聊城: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阶段性成效斐然,迈向新高度,聊城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基础夯实、技术突破、服务升级

本文聚焦聊城市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详细介绍了目前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涵盖基础能力、技术能力、服务能力建设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还阐述了今年重点要开展的四项工作。

今年,聊城市委、市政府以及省市场监管局对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极为重视。市市场监管局更是将其当作头等大事来推进,目前,中心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在基础能力建设方面,进展十分顺利。中心原本计划配备仪器设备 600 余台(套)。截至目前,3300 平方米的实验室改造工作已全部完成。这里面建设了活动数据在线计量实验室、碳排放因子计量实验室和碳计量基础实验室,为后续的研究和检测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而新建的 5000 平方米实验楼,也已经完成了主体框架施工。部分仪器设备的招标采购工作也已经完成,预计在今年 6 月底前能够全部建设完成。

技术能力建设上,成效初显。中心紧紧抓住碳计量技术体系建设这个关键,充分发挥计量对“双碳”工作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积极开展碳计量技术研究和攻关,探索出了一条“碳核算计量支撑—碳排放直测应用—碳数据在线监测”三位一体、协同发展、交叉验证的技术路径,为企业的碳减排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围绕有色金属和化工行业已经立项科研项目 7 项,参与制定团体标准 3 项。在信发集团安装了有组织碳排放直测设备 2 套,无组织碳排放直测设备 1 套,开展了碳排放直测与核算比对研究。并且在实践的基础上,提炼编制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规范铝冶炼》等国家计量技术规范,致力于构建完善的碳排放数据质量控制与保障体系,提升碳排放数据的质量。

服务能力建设也在同步推进。中心成立了由院士领衔,标准、计量、认证、碳交易等不同领域 23 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在 2024 年引进 7 名“双一流”院校人才的基础上,今年计划通过公开招聘再引进 3 名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强化中心的人才技术支撑。同时,完成了碳计量公共服务平台一期建设,编制了重点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服务包,开展能源计量审查和碳计量审查,已经为 300 余家企业提供了教育培训、政策咨询等服务。

合作交流方面日益丰富。中心与中国计量院、省审评中心等 14 家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成功举办了全国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 2024 年年度会议暨碳计量工作现场会、碳计量赋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合作交流大会等两场全国性会议。市场监管总局、省政府、中国计量院、沿黄各省区市场监管部门以及全国各地科研院所的有关领导和专家都出席了会议。中心还牵头启动了国家碳计量中心交流协作机制,发布了碳计量赋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聊城倡议,为加快推进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凝聚了更多的力量。

聊城: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阶段性成效斐然,迈向新高度,聊城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基础夯实、技术突破、服务升级

3 月 12 日,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聊城新篇章”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绿色低碳发展专场。市检验检测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李元生表示,今年将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加快推进机构设立、实验室建设、人才引进、资质认定等工作,力争实现初步建成国家碳计量中心的目标。二是进一步深化技术研究。积极参与国家电解铝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编制铝冶炼行业碳计量体系建设指南白皮书,申报铝冶炼行业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2 项以上,形成更多可感可及的工作成果。三是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加强碳计量、碳核算、碳监测、碳足迹等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储备,举办“双碳”专题培训班,为企业提供检定校准、检验检测、碳计量审查、产品碳足迹评价与认证等服务。四是进一步深化合作交流。加强与中国计量院、中国计量大学和省计量院的合作,提升中心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本文介绍了聊城市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包括基础能力、技术能力、服务能力建设和合作交流等方面,同时阐述了今年将在夯实基础、深化技术研究、拓展服务领域和深化合作交流四个方面重点推进工作,以推动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4395.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