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湖北鄂州花湖国际机场,阐述其在湖北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机场的运营数据、发展优势、对周边经济的带动效应,还提及了专家对其未来发展的建议以及它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意义。
湖北在“新春第一会”中明确提出重要目标,要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全方位提升支点的开放辐射力,积极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努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节点。而在湖北书写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这篇宏大文章时,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已然成为一个标志性的注脚。
相关数据是花湖机场发展成果的有力证明。2024年,花湖机场货邮吞吐量成功突破102.5万吨,一举跃居全国第五,并且拉动湖北外贸增速提升了2.8个百分点。这座宛如航空“不夜城”的机场,正凭借其强大的“超级运力”,深刻改变着航空货运格局,稳步朝着交通强省的目标迈进。
(鄂州花湖国际机场。鄂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花湖机场的运营表现十分亮眼。其单日货邮吞吐量最高近6000吨。在3月3日11时左右,花湖机场内发动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一批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从这里出发,飞往中东地区,这也是花湖机场2025年首次保障整车跨境空运。
自启用近3年来,花湖机场的国际货运航空运输能力一直在稳步提升。过去一年里,花湖机场保障货运航班达到3.18万架次,单日货邮吞吐量最高达到5999吨,国际货运航线扩展至37条,覆盖了欧美、亚太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41个航点。进入2025年,这种强劲的发展势头依然得以延续,今年春节后首周,花湖机场国际货邮量同比增加了137%。
那么,花湖机场是如何取得如此优异成绩的呢?从区位上看,花湖机场地处中国经济地理中心,其1.5小时飞行圈能够覆盖全国90%的经济总量,“一夜达全国、隔日连世界”的美好愿景早已变成现实。再看其周边,武汉天河机场、长江港口、高铁以及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共同形成了高效的“空铁水公”多式联运体系。凭借这些优势,花湖机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站上了中部第一的位置,成功跻身全国头部货运机场行列。
(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塔台。鄂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花湖机场不仅自身发展出色,还对周边地区的经济产生了强大的辐射带动效应。今年鄂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加快建设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2025年计划新开国内、国际货运航线20条以上。目前,通过保税物流中心、跨境电商综试区等政策平台,已经吸引了京东、圆通等数十家物流企业入驻。临空经济区聚焦航空物流、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2024年引进亿元项目超96个,总投资达1080亿元,有力地推动了“货运流量”向“经济增量”的转化。
鄂州市委书记孙兵表示,“今年将持续增强机场货运功能:拓展加密通往欧美、亚太的国际航线,确保货运航线超过100条。”同时,还将充分借鉴上海洋山特殊综保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经验,积极探索建立以贸易、投资、国际运输往来、跨境资金流动、人员流动五大自由为核心的开放型制度体系。武汉海关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湖北省进出口总值7058.4亿元,同比增长9.6%,超全国平均增速4.6个百分点,增速居中部第1位。花湖机场已经建设成为内陆开放的重要“空中出海口”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发展引擎。
(鄂州花湖机场南面工作区。鄂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对于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未来发展,多位专家学者也给出了宝贵建议。航空专业人士表示,“应进一步优化海关监管、拓展航线网络,并依托国家‘十四五’民航规划支持,依托花湖机场建设‘国际贸易自由航空港’。”武汉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杨智提出,支持鄂州花湖机场建设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建成国际一流航空货运枢纽,着力打造花湖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同时拓展花湖机场国际航线网络,支持建设全品类功能性口岸;加强“天河—花湖”两大机场协同,加快推进花湖机场铁路联络线建设。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韩民春则建议,“将自贸试验区政策与鄂州花湖机场深度联动,推动机场周边成为中部对外开放的标志性区域。”
(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大景。鄂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相关机构预测,在未来5至6年时间里,花湖机场有望冲至全国货运量第三,成为改变中国航空货运格局的“明星机场”。从长江之滨的“空中出海口”到辐射全球的货运枢纽,花湖机场不仅承载着湖北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雄心壮志,更成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不可或缺的战略支点。
本文围绕湖北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展开,介绍了其在湖北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机场的运营成果、发展优势、对周边经济的带动作用以及专家对其未来发展的建议。花湖机场发展势头强劲,未来有望在全国货运领域取得更优异成绩,成为湖北开放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4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