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今年以来金融资本频频举牌上市公司的现象,详细介绍了圣阳股份、天地科技等多家被举牌公司的情况,包括举牌方、举牌方式、举牌目的等,还提及去年及今年险资的举牌动态,分析了举牌时机、行业偏好等,并采访了私募基金高管对举牌的看法。
今年以来,金融资本在A股市场上依旧活跃,频频上演举牌上市公司的戏码。据相关统计显示,年内已经有圣阳股份、天地科技、杭州银行等多家A股公司对外宣布被举牌。从举牌方的身份来看,绝大多数是保险、私募等金融资本。而被举牌公司涉及的行业也较为广泛,涵盖了金融、机械、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3月7日,圣阳股份发布公告称,截至4日,由上海宽德管理的私募基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累计增持了2520.92万股。这一增持股数占公司总股本的5.5543%。上海宽德成立于2014年11月,出资额为1000万元。它是一家知名的量化对冲基金,根据基金业协会官网的数据,该公司全职员工人数达到119人,管理规模在100亿元以上。
公告中还提到,上海宽德此次增持是基于自身投资交易策略的安排,并非以获取公司控制权为目的。在此次权益变动之后,上海宽德表示不排除在未来12个月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持或者减持操作。
早在1月初,天地科技也发布了相关公告。公告显示,股东诚通金控在去年底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增持了413.87万股。本轮增持完成后,诚通金控的持股比例达到了5%,刚好触及举牌线。
除了金融资本的常规增持举牌,还有产业资本通过要约收购的方式触及举牌。1月17日,ST新潮发布公告称,金帝石油拟要约收购公司13.6亿股。一旦收购完成,金帝石油及其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将提高至20.23%。
从举牌目的来看,大多数举牌方都表示看好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认可其投资价值。例如金帝石油就明确表示,此次要约收购是基于产业发展战略以及对公司价值及其未来发展前景的认同。通过本次要约收购提升对公司的持股比例,能够增强股权结构的稳定性并取得公司控制权。
举牌这一行为往往意味着有资金看好公司的发展前景。回顾去年,险资的举牌动作十分频繁。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的信息,险资去年合计举牌20次左右,举牌次数创下了近4年的新高,涉及的股票超过15只。仅去年11月以来,举牌次数就多达7次。
到了今年,险资依旧动作不断。1月24日,杭州银行发布消息称,新华保险拟以协议转让的方式收购澳洲联邦银行持有的3.296亿股。再加上新华保险自身原本持有的杭州银行普通股及可转换债券,预计在完成本笔股权转让之后,新华保险所持有股权比例将达到5.87%,成为该行的第4大股东。
除了新华保险举牌杭州银行之外,邮储银行H股、招商银行H股、农业银行H股均被平安人寿举牌。此外,长城人寿还举牌了大唐新能源、中国水务等港股。
国信证券非银团队分析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险资持续加大对具有高分红、高资本增值潜力、高净资产收益率属性上市公司的投资力度,这样做可以获取中长期稳健的投资收益。
从历史上举牌时机的选择来看,举牌密集期大多发生在股价急速下跌或者长期低迷的过程中。在行业偏好方面,综合、商业贸易等公司被举牌的情况较多。而从公司偏好方面来看,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盈利能力较差的公司被举牌的居多。
对于举牌这一现象,深圳一家私募基金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举牌方的角度来看,有的是通过财务投资来获取一定的投资收益,有的是股东为了进一步增强控股权,还有的是为了后续的资本运作。对于被举牌的个股来说,如果举牌方持续增持,对相关公司的股价会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
今年以来金融资本频频举牌A股上市公司的情况,包括圣阳股份、天地科技等公司的被举牌事件,还介绍了产业资本要约收购举牌以及险资的举牌动态。分析了举牌目的、时机、行业偏好等因素,并采访了私募基金高管对举牌的看法,反映出当前A股市场举牌现象的活跃度及背后的投资逻辑。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3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