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代表委员支招破解未成年人过度用电子设备困局

本文围绕今年全国两会展开,聚焦代表委员们针对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电子设备这一社会热点问题所提出的各项提案和建议,同时分析了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及解决该问题需多方协同的思路。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电子设备这一现象,成为了众多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议题。许多代表纷纷提交提案,共同探索构建多方协同的治理体系,旨在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聚焦两会:代表委员支招破解未成年人过度用电子设备困局

全国人大代表黄美媚提出了一项颇具针对性的建议。她认为,所有游戏及娱乐类 APP 应强制接入教育部认证的人脸识别系统。同时,要设定学生游戏时段,比如在节假日的 16 时 - 20 时。并且,每次登录以及连续游戏 30 分钟后,都需要家长进行二次认证,若未通过认证,APP 则自动终止服务。这一举措旨在从技术层面和时间管控上,减少未成年人过度沉迷游戏及娱乐 APP 的情况。

聚焦两会:代表委员支招破解未成年人过度用电子设备困局

全国政协委员陈伟志将目光投向了社交媒体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他呼吁借鉴部分发达国家的做法,出台禁止 16 岁以下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的规定。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避免他们过早接触社交媒体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聚焦两会:代表委员支招破解未成年人过度用电子设备困局

全国人大代表姚明则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建议倡议未成年人开展“息屏 24 小时”行动。他希望能让更多青少年走向运动场、贴近大自然,走进真正的社交场景。具体而言,每个学期,青少年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和方便程度选择一天“息屏”。姚明还期待通过 3 年左右的实践,在取得可复制的经验后,由国家在政策和法规层面对“息屏 24 小时”行动进行制度化规范。

如今,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广泛普及,未成年人使用电子设备的情况日益增多,并且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这种现象带来了诸多问题,除了对视力健康造成风险外,部分中小学生沉迷于游戏、短视频等,导致作息紊乱,甚至引发厌学情绪。而且,过度沉浸于虚拟世界还可能造成青少年在社交与情感方面的疏离,影响他们正常的人际交往和情感发展。

聚焦两会:代表委员支招破解未成年人过度用电子设备困局

全国人大代表樊董伟针对学生沉溺手机和游戏的问题,提出了禁止手机进校园、禁止未成年人拥有游戏账号的建议。他举例说明,部分学生因沉溺手机和游戏,甚至出现极端行为,如因家长收手机而绝食。樊董伟认为,禁止未成年人拥有游戏账号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青少年沉迷网络、接触不良信息的风险。

面对这些“屏幕困局”现象,多位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他们认为,在强化技术赋能监管的同时,更要注重教育引导和制度建设。解决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家庭多方协同合作,共同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清朗的成长环境。

本文围绕全国两会中代表委员对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电子设备问题的关注展开,详细介绍了多位代表委员的提案和建议,分析了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带来的危害,强调了解决该问题需要多方协同,通过技术监管、教育引导和制度建设等多方面措施,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3609.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3月11日 12:41
下一篇 2025年3月1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