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几个网络购药相关案例,阐述网络购药存在的法律风险以及消费者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包括“代购”与“网购”的区别、网购药品有瑕疵时如何主张权利、制售假药的法律惩处等内容。
现在,网络购药极为便捷,人们在家就能买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药品。然而,这其中也潜藏着不少法律风险。那消费者在网络购药的时候,要怎样做才能避免掉进这些“坑”,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先来看案例一。
线上买药时,“代购”和“网购”有着很大的不同。
有些国外的药品和保健品在国内不容易买到,于是很多“代购”就发现了这个商机,纷纷涌进来。
夏女士开了一家网购店铺,专门销售国外现货商品。在网店订单快照的“购物须知”里有这样的标注:拍下这个商品就表示“同意本店与您达成相关物品的代为购买合同”;“本店作为委托合同的受托方”;“对于收取的价款,双方一致同意是委托购买合同项下的商品原价与委托方提供劳务所收取的委托费用总计”;“本店默认发国内现货,所有商品由日本统一提前发到国内后转快递发出”等内容。
陈先生在夏女士的网店购买了保健品,收货后发现该保健品外包装没有中文标签,也没有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之后双方发生了争议,陈先生要求夏女士退还购物款并且支付十倍赔偿金。
结合夏女士店铺标注的涉案商品价格,双方没有约定代理费、运费等委托购买合同中应该明确的关键信息,而且商品标注为现货、发货地址为国内等信息,再根据《平台特殊商品/交易争议处理规则》的规定,法院判定双方之间不存在委托代为购买的法律关系,夏女士销售的涉案食品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最后支持了陈先生的诉讼请求。
在这个案件审理过程中,陈先生提出,这个产品不是“代购”,只是夏女士店铺里经营的商品,双方的交易应该是网购。那么,“网购”和“代购”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不同的网络消费行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法律关系。“代购”属于委托行为,被代购者和代购者之间达成的委托内容是:被代购者委托代购者在海外购买其指定的商品,并且向代购者支付相应的“服务费”。对于委托购买的物品质量,大多以委托人的指示为主,一般标准为辅。
而“网购”指的是网络购物合同关系,双方交易的标的物就是商品本身。通过网络购买药物,需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相关规定。
还需要进一步提醒的是,大家通常认为的“保健品”大多属于特殊食品而不是药品,所以在因网购保健品发生争议的时候,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等调整食品交易的相关法律规定。
再看案例二。
网购药品有瑕疵时,可以向销售者、生产者主张权利。
完成一单网络药品订购,需要消费者、销售者、网络服务平台、快递运输公司等多方面参与。当消费者发现到手的药品有瑕疵时,应该向谁主张权利呢?各个主体又该如何确认责任呢?
温女士网购了药品,收货后发现购买的药品包装有明显的二次开封痕迹,而且药板上铝箔破损。温女士将这个“网上药房”起诉到法院,要求退还购药款项并且支付十倍赔偿金。最后经过法院调解,某药房网向温女士退款并且支付了部分赔偿金。
消费者网购后收到的药品存在质量问题,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四条确认责任主体。这条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导致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所以,温女士向药品销售者索赔得到了支持。
此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四条还规定,当网络平台无法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有效信息时,消费者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赔偿。消费者对购药过程中发生的沟通信息、药品信息、收货状态等要注意通过拍照或者拍视频的方式进行记录和留存,方便日后维权。
最后看案例三。
制售假药害人害己,一经查处绝不姑息。
消费者在网购药品的时候不能只相信商家的网络宣传,自己也要注意甄别,保障用药安全。如果商家制造、销售假药,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高先生经营着两家生意不错的网络药店,店内销售了未经国家批准进口的多款药品。后来经北京市食药监局认定,其店内查获的多种药品都是未经批准生产、进口的药品,依法应该按照假药论处。法院最终判定高先生构成销售假药罪,判处高先生有期徒刑一年,罚金人民币十万元;在案扣押的假药、电脑主机两台,予以没收。
根据《药品管理法》第九十八条规定,假药是指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的、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为了严厉打击药品的制假、售假行为,《刑法修正案(八)》实施后,生产、销售假药罪不再以“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损害后果为构成要件,只要行为人具有主观故意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一经认定就直接用刑事手段加以惩处。
制售假药会危害他人的身体健康,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现行法律严厉打击药品的制假、售假行为。所以,商家要秉持诚信经营的原则参与市场交易,向消费者提供合法、合规、合格的药品。
本文通过三个案例详细阐述了网络购药中的法律风险。案例一区分了“代购”与“网购”的法律关系;案例二讲述了网购药品有瑕疵时的维权途径;案例三强调了制售假药的严重法律后果。提醒消费者网络购药需谨慎,商家要诚信经营。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