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低空经济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其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巨大的市场规模,同时指出了从“飞起来”到“用起来”面临的一系列难题,如空域管理、基础设施、运行监管等,还阐述了代表委员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建议以及对低空产业发展的看法。
如今,低空经济正逐步从概念迈向实践,其应用场景愈发丰富多样。在旅游领域,游客乘坐直升机开启观光游览的新视角;在农业方面,无人机于农田之上替代人工进行低空喷洒杀虫剂作业;当地震等灾害发生时,无人机更是能第一时间开展应急工作。这些生动的场景,充分展现了低空经济为赋能经济创新发展、打造新增长引擎拓展了全新的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继2024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低空经济,明确提出要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中国民航局作出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有望突破3.5万亿元大关。然而,从仅仅“飞起来”到真正“用起来”,低空经济还有不少亟待突破的难题。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专职总师单晓明代表指出:“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要落地,还需要解决空域管理、基础设施、运行监管等方面的问题。”
在基础设施网络方面,单晓明代表有着深刻的见解。他认为,低空基建需补齐“立体组网”的短板,应当重点推进通用机场、临时起降点等建设,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地加密节点布局。
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代表也关注到了随着空域改革推进带来的问题。他觉得飞行高度降低、飞行密度增加等情况需要妥善解决。为此,他建议加大对低空新基建的投入,建设先进的空管系统、通信导航设施、监视雷达网络以及通用机场和直升机起降点,以此提升低空飞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单晓明代表还提出:“此外,还应完善运行监管法规体系。”他强调要加快细化《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配套运行规则,明确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新质航空动力等装备适航认证标准。
今年全国两会上,低空产业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受到了不少代表委员的关注。比如,低空产业发展路线不清晰、消费潜力未能有效激发、应用场景尚待进一步拓展等。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甘华田委员分析道:“目前,低空经济主要聚焦农业植保、旅游观光、医疗急救等领域,在热度较高的快递送餐等领域缺乏价格和效率优势,通航飞机产品造价高、载客少、受众小。”他认为低空产业发展仍需接受市场的检验,并建议瞄准市场需求,发展低空产品,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
单晓明代表认为,低空经济企业需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通过差异化发展寻求商业突破,避免一哄而上。
他进一步建议:“对于应用端企业,应将低空应用市场培育作为重点,开发适合自身发展的场景,同时要寻找与其他服务业的结合点。对于制造端企业,应根据自身技术基础和竞争环境,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做深做精。”
本文介绍了低空经济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指出其从“飞起来”到“用起来”面临空域管理、基础设施、运行监管等难题,代表委员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基础设施、法规体系、拓展应用场景等建议,强调企业要差异化发展以推动低空经济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3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