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人才紧缺,政协委员提出三大建议,养老服务人才缺口巨大,多方合力构建培养机制

我国养老服务人才的现状,2024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突破3亿,而养老服务人才缺口巨大。国家和上海已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养老从业人员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敏调研发现养老服务人才存在诸多问题,如紧缺、培训模式单一等,他提出应发挥多方合力构建多元化培养机制并给出三点建议,包括建立培训课程体系、搭建人才培养等机制、探索家庭照护能力培训课程资源等内容。

养老服务人才在养老服务领域起着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作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2024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首次超过了3亿人。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养老服务人才的缺口极为巨大。

为了对养老服务人才的建设加以强化和规范,国家已经相继出台了众多政策文件,像《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等。上海也不甘落后,推出了《上海市推进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行动方案(2024 - 2027年)》,这些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推动了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的发展壮大。

养老服务人才紧缺,政协委员提出三大建议,养老服务人才缺口巨大,多方合力构建培养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福利会副主席、党组书记、秘书长张晓敏在调研中发现,与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相比,包括养老护理员在内的养老服务人才依旧十分紧缺。而且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培训模式较为单一、培训内容不够完善,养老护理员持证的普遍级别较低,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并且面向非职业者的养老护理培训也非常匮乏等情况。

张晓敏指出,想要解决养老护理员在供给端所面临的难题,就需要政府、机构以及社会共同发挥合力。构建起以政府为引导、机构为主体、社会为基础的养老护理员多元化培养机制,从数量和质量这两个方面来提高养老护理员人才队伍的建设水平。

针对这一情况,他提出了三点建议。其一,构建综合性、系统化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体系。要顺应时代与社会的发展潮流,进一步将养老服务能力标准和相关培训课程进行细化和完善,例如增加慢性病用药管理、急病观察与预防、可穿戴式智能设备使用等内容。还要加强对养老护理员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宣传教育,使他们能够深刻认识到自己职业发展的光明前景,从而增强职业的稳定性。在对失智失能老人的照料方面,要结合医学发展成果进一步提升其专业性和科学性。

其二,搭建由政府和机构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储备和输送机制。聚焦于养老护理员的培训考级、入职就业、继续教育、职业成长等全链条环节,政府要和行业内具有引领性的养老机构以及社会力量建立合作共享机制。发挥机构的专业培训力量,打造实训示范合作基地,开展大规模、长时间的养老护理员专业培训,大力提高持证率,尤其是中、高级持证率。借助政府从市、区下沉到社区的全覆盖管理网络,建立养老护理员的“储备池”,按照市、区以及社区养老机构的需求输送对口人才,同时建立跟踪随访机制,做好职业发展的指导以及关心关爱服务。

其三,探索并形成能够提升家庭照护能力的培训课程资源。鉴于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这一现状,推动专业养老机构联合社区、物业等组织,为居家高龄老人、失智失能老人的家庭照护者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和教育资源,内容涵盖一般照护技能、辅具选择使用、药物服用等常见需求以及情感支持等方面,以此增强家庭照护能力,减轻居家照护的压力,发挥家庭养老的积极作用,进而推动实现全体老人的“老有颐养”。

本文总结了我国养老服务人才面临的严峻形势,即老年人口众多但养老服务人才缺口大。虽然国家和地方有政策推动,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敏提出要多方合力构建多元化培养机制,包括建立课程体系、搭建人才机制、探索家庭照护培训课程等三点建议,以提升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缓解养老服务人才短缺状况,推动养老事业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2335.html

(0)
SorrowfulSorrow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