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微短剧产业研究报告》中的数据展开,阐述我国微短剧在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上的增长情况,同时借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的观点,深入剖析微短剧行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如产业模式不成熟、剧集品质不齐、收费模式有套路、价值观传播难把控等问题,并介绍他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强化监管、加强支持引导、压实平台责任以及对微短剧出海给予政策扶持等一系列建议。
据中新网3月7日消息,《2024中国微短剧产业研究报告》指出,在2024年的时候,我国微短剧的用户规模已然突破了5.76亿,这个数字可是相当惊人的,它在网民总数中所占的比例达到了52.4%。与此同时,微短剧的市场规模也达到了504.4亿元(这里指的是人民币哦),而且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预计到2027年的时候,这个市场规模将会超过1000亿元呢。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的时候,表达了他对于微短剧行业的看法。他说,微短剧这个行业现在是快速崛起,逐渐成为推动文化传播以及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不过呢,在它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大概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产业模式还不够成熟;二是剧集的品质参差不齐,有好有坏;三是收费模式里面暗藏着不少套路;四是价值观传播比较难以把控。
张颐武还进一步提到,有一部分制作商,他们一心只想着追求流量和短期的利益,对于作品本身的质量和内涵根本就不重视。这样的无序竞争呢,就导致了不良审美的现象频繁出现。这不但对文化的长期发展没有好处,而且还破坏了整个行业的形象。另外,微短剧的收费模式也是问题多多,存在着诱导付费的陷阱,还隐藏着自动续费以及退费困难等麻烦事儿。
针对这些情况,张颐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觉得要强化监管的举措,对微短剧行业的发展进行规范。可以建立相关的行业协会,让长效管理机制变得更加健全,在整个过程中加强管理和审查。出台审核的细则和标准,建立信用监管制度,推动微短剧行业里的头部企业联合起来制定行业标准,从而解决内容版权、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一系列突出的问题。
张颐武认为,还要加强支持和引导,给微短剧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他说,各方都期待微短剧能够把真正优秀的内容和题材融入进去,创作出既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剧集。他还举例说,像近年来,抖音等平台上的一些微短剧在反诈宣传、历史文化推广等领域就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果。所以呢,应该进一步鼓励正向的创作,推动微短剧和普法教育、文化传承等内容相结合,这样就能拓展它的社会功能,提升它的传播价值。
像红果短剧和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合作推出的《舟楫千里号歌来》《祈安澜》这种精品短剧的制作模式,就很值得市场去借鉴学习。
张颐武还建议,要压实平台的责任,从而维护消费者的权益。要加强对流量平台商业模式的监管,真正解决因为平台流量垄断而造成的市场畸形问题,促使整个行业的生态达到平衡。整治微短剧付费陷阱多、投诉难、退费难这些问题,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平台也要进一步优化算法推荐,完善广告推流审核机制,对于违规的微短剧要及时进行处置。
在微短剧出海这个方面,张颐武觉得,应该通过政策扶持,给予短剧出海相应的出海补助、创作补贴,鼓励它们去拓展国际市场。通过跨国合作和内容输出这种方式,不但能够提升微短剧行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还能够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中华文明和海外文明之间的交流。
本文总结了2024年我国微短剧在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上的发展情况,重点阐述了全国政协委员张颐武指出的微短剧行业存在的产业模式、剧集品质、收费模式、价值观传播等方面的问题,并详细介绍了他提出的强化监管、加强支持引导、压实平台责任、政策扶持出海等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建议,这些建议有助于微短剧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2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