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田沁鑫:文艺的力量与发展

全国两会“艺”起聊的特别策划展开,讲述了文化艺术领域代表委员为文化强国建设建言献策。重点介绍了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接受专访时表达的对发挥文艺力量、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影响力、构建对外艺术交流机制、科技赋能文艺创作、守正创新等多方面的观点与建议。同时提及了《受到召唤·敦煌》在创作演出中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例子,以及文艺创作对年轻人和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等内容。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年份。恰逢全国两会召开之时,人民网推出两会特别策划“艺”起聊——“文艺星开讲”。这一策划旨在邀请文化艺术领域的代表委员,为构建文化强国贡献智慧,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身为文化艺术界的政协委员,我始终关注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里,文艺力量该如何发挥,特别是怎样借助文艺创作来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田沁鑫提出,要构建对外艺术交流的长效协同机制,开辟艺术数字化传播的新途径,打造一个由政府、民间机构和个人共同参与、形成多重合力的对外艺术交流网络,从而在机制创新、科技赋能、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实现对外艺术交流的系统性突破。“要让中国艺术成为世界通用的语言,为推动文明的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文艺的力量。”她说道。

春节期间,DeepSeek在全球引起强烈反响,春晚舞台上的机器人舞者也备受瞩目。对于如何利用科技为新时代的文艺创作赋予能量,这也是田沁鑫长期关注的话题。她认为:“话剧的发展必须与时代同步,科技与艺术相结合是必然趋势。”

田沁鑫举例说,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从创作到演出运用了许多新的技术手段。它通过“AI 3D即时影像 + 二维动画”,借助庞大的计算机算力营造出多维沉浸的视觉体验,打破了传统的观演模式和舞台空间。演出现场投入13台高清电影机以及全套电影机制播系统,为观众呈现出低延时、高清质感的大屏画面。

田沁鑫强调:“要让技术服务于创作,而不是被技术所驱使。”在她看来,运用技术不能仅仅追求声光电的绚丽效果,而应该探索如何更好地把传统文化融入舞台艺术之中。“如果不坚守正道,话剧艺术就失去了根基;如果不创新,话剧艺术就会丧失生命力。我们尊重历史和文化,但形式可以跨界、可以更加活泼。”

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也让传统文化变得更“年轻”。田沁鑫告诉记者:“舞台艺术若要吸引年轻人,作品不仅要有扎实的艺术品质,还需要有让年轻人参与创作的开放态度。”例如《受到召唤·敦煌》组建了一支年轻的主创团队,致力于以更活态化的方式呈现敦煌文化,从而激发年轻观众对敦煌艺术的热爱。

田沁鑫还表示:“我们要带着守正创新的精神,挖掘和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找到与时代的契合点,让更多的人领略到源远流长的东方文明之美。让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明白,传统文化并非遥不可及的‘古董’,而是能够融入当代生活、激发创造力的灵感源泉。”

文章聚焦于文化强国建设的话题,通过田沁鑫的观点阐述了文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多种作用。包括对外艺术交流、科技赋能创作、守正创新等方面的重要性,以及文艺创作在吸引年轻人、传承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意义,展现了文艺领域在新时代发展的方向和理念。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1920.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3月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