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最高法报告中的上海元素:司法亮点全解析

在2025年3月8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所包含的“上海元素”。包括上海在促进对外开放方面优化仲裁司法环境、少年司法制度的发展、具体案件体现的法治导向、机构与编制调整、国际司法协助实践、海事法院的发展、典型案例入选等多方面内容。

2025年3月8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于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出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其中,一组海报聚焦于最高人民法院报告里的“上海元素”。上海在司法领域展现出诸多亮点。为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保障《上海市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条例》的施行,上海法院发布支持海事仲裁高质量发展审判白皮书。积极对接国际通行规则,明确临时仲裁司法审查管辖,制定配套审理指引,在仲裁保全、仲裁调查等方面依法给予支持,不断优化仲裁友好型司法环境,助力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建设。上海作为中国特色现代少年司法制度的发源地,早在1984年10月,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便率先成立新中国首个少年法庭。历经40年的探索实践,构建了法庭教育、社会调查、犯罪记录封存等一系列全国首创的特色审判机制。值上海法院少年审判40周年之际,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设立未成年人与家事案件综合审判庭,承担多项工作,积极回应民众对少年家事审判工作的新期待。2025年2月27日揭晓的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4年度十大案件中,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审结的行人闯红灯致他人被轧身亡案入选,且被收录为人民法院案例库入库参考案例。这个案件对违法行人刑事定责,认定守法机动车驾驶员无刑事责任,打破了错误认知,彰显司法维护规则权威性、严肃性的价值导向,是精细化法治的生动诠释。贯彻最高人民法院相关通知要求,上海法院在2024年于最高人民法院和市委编委的支持下,申请新增上海国际商事法庭、全国法院首家税务审判庭,并同步推进编制调整,提升编制资源使用效能。在国际司法协助方面,上海国际商事法庭在处理一起申请承认与执行新加坡高等法院商事判决的案件时,依据最高人民法院与新加坡最高法院签署的备忘录中的互惠共识,以及两国间存在的承认与执行商事判决先例,依法认定互惠关系,承认与执行新加坡法院判决。这一裁判为中新两国商事主体提供稳定法律预期,体现中国法院积极开放姿态。2024年是海事法院设立40周年,上海海事法院建院、转制以来坚持创新,成为上海涉外审判和海事专业审判的重要力量。四十年来,其围绕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大局履行海事审判职责,推出众多司法创新机制,形成大量全国精品案例,提升我国海事司法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经批复同意,2024年12月30日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设立上海国际商事法庭,集中审理多类涉外商事案件等。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重点领域典型案例中,上海法院也有多例入选。在外商投资法施行五周年之际,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结的案件对公司法相关规定进行实质性解释,扩大自我交易范围,其解释在公司法修订中得到认可,也在涉外司法专题片中被提及。2024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涉养老服务民事纠纷典型案例,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审结的案件明确养老机构未尽安全保障义务构成共同侵权,给养老机构及其他经营者敲响警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30周年时,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专题指导性案例,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一审、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的案件明确存在用工事实且构成支配性劳动管理应认定劳动关系,这对解决新就业形态下劳动关系认定问题意义重大。

本文总结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的上海元素,涵盖上海在司法领域的多个方面成果,包括仲裁、少年司法、具体案件处理、机构编制调整、国际司法协助、典型案例入选等,展现了上海司法在促进法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贡献。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1911.html

(0)
Daniel AdelaDaniel Adela
上一篇 2025年3月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