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犹太裔富翁盛智文的传奇人生经历。他白手起家,历经家庭变故、创业起伏,最终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他的商业版图从北美拓展到香港,创建了著名的兰桂坊,还涉足众多领域。而他最令人惊叹的是在2008年退出美国、加拿大双国籍,加入中国国籍,这一决定背后有着他对中国深深的归属感和对中国机遇的看好。
盛智文从白手起家逐步积累起巨额财富,达到了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最后的梦想竟然是成为中国公民。2008年,兰桂坊主席,身为德国犹太裔富翁的盛智文退出美国、加拿大双国籍,带着全部身家加入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在整个商业界引发了轩然大波。国际社会都无法理解,中国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能让这样一位身家百亿级别的富翁如此坚定地做出这个选择。可是,面对国际上的疑惑,盛智文只是淡淡地回应:我长着西方人的面孔,却生的一颗中国心。盛智文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二战战败后的德国,他的父母都是犹太人,在多次杀戮中幸存下来才有了他,组成了一个家庭。但当时德国刚经历战争,经济落后,他们的生活充满艰辛。于是,他的父母带着他一路向西前往美国,他也因此获得了美国国籍。事实证明,迁至美国是个正确的决定。盛智文的父亲凭借灵活的商业头脑在纽约赚了不少钱,足以维持家庭稳定的生活。但好景不长,盛智文七岁时,父亲去世,家庭的重担全落在母亲一人肩上。为了给孩子更稳定的生活,母亲带着盛智文从美国辗转到加拿大,那里竞争没有美国那么激烈,可以确保盛智文安稳成长。盛智文是个懂事的孩子,十岁就开始兼职赚钱。虽然每次赚得不多,但日积月累,十六岁时他就自己买了一辆汽车。他遗传了父亲的经商天赋,没有继续读大学而是积累工作经验,十七岁就进入一家女性服装公司从事服装贸易。他的工作主要是从香港进口服装再运往加拿大销售,在职期间,他口才出众,帮老板拿下很多订单,职位也逐步晋升。尽管生活在逐渐改善,但盛智文并不满足。在公司工作两年后,他辞职了,利用多年积攒的一百多万加元作为启动资金开始自主创业,服装店老板很看重他,还主动投资相助。他的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当年年底就实现100万美元的营业额,不过由于当时税收高达50%,最终到手只有42.5万美元。盛智文内心很不好受,他想找一个税收低的地方建厂。偶然听说香港税率仅15%且市场潜力巨大。他本就喜欢香港,加上优惠政策,便把创业目标定在了香港。1970年,盛智文关闭北美公司,将全部资产转移到香港重操旧业,初到香港时他不但没有陌生感,反而有一种熟悉的亲切感,很快就适应了。1975年,盛智文在香港成立自己的公司Colby,主要负责把香港和大陆的服装销往西方国家,此时他已成为老板。他享受时代红利,不仅占据北美市场,还成为香港交易所的常客,年收入达几十亿港元。后来,盛智文发现很多来港经商的人抱怨没有休闲场所,很不方便,于是他决定开一个休闲场所,专门提供休闲娱乐服务,就这样“兰桂坊”诞生了。他在地产中选了一条不起眼的街道,仅花3200万港元就买下这块地,将酒吧、餐厅、咖啡馆等休闲娱乐场所整合在一起,赋予其极具中国文化底蕴的名字“兰桂坊”,期望带动这里的经济发展。果然,“兰桂坊”出现后取代了很多独立娱乐场所,为当地居民提供综合服务,也给海外商人带来更多便利,很快成为当地标志性娱乐场所。之后,盛智文还将这种模式推广到上海、北京等地,带动大陆经济发展。2000年,盛智文退出服装行业,全心投入“兰桂坊”。随着商业版图扩大,他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多,如投资电影、开发房地产等。他在香港赚得盆满钵满,停留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他对香港不再只是商业上的喜爱,而是有了归属感。工作之余,他会漫步街头欣赏香港的“不夜城”,品尝当地美食,了解当地文化。渐渐地,他觉得自己就是中国人,也真的这么做了。2008年,他宣布放弃加拿大和美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这个消息传开后,让很多西方人觉得不可思议,猜忌和质疑声纷至沓来,就连家人也不再支持他,但盛智文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他认为中国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国家,机遇众多,也是成就他的地方。成功加入中国国籍后,盛智文感到无比轻松,他投身香港的投资建设,香港著名的海洋公园也曾由他接手,还荣获“全球最佳主题公园”的荣誉。后来,他积极投资香港文创产业,为年轻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给香港文化产业注入新活力。2011年,盛智文因在当地的社会影响力,被香港特区政府授予“大紫荆勋章”;2019年他还被邀请参加中国国庆阅兵观礼,这些都证明了他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盛智文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历经家庭的变故、地域的迁移、创业的艰辛,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他创建兰桂坊,推广商业模式到多地。更重要的是,他对中国产生了深深的归属感,不顾外界的质疑,毅然放弃双国籍加入中国,并且在加入中国国籍后积极投身于香港的建设和发展,在社会、文化、商业等多方面做出贡献,体现出他对中国这片土地的热爱和认可。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1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