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法治一体化:现状与建议 成渝双城经济圈法治一体化:进展与深化需求

本文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一体化建设展开,阐述了其在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果以及仍存在的差距,并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完善的建议等内容。

封面新闻的记者秦怡报道,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向深入和扎实的方向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正国指出,法治一体化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关键制度支撑,其目的在于打破行政区划的壁垒,从而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方面的保障。他表示,近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法治一体化建设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不过仍然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法治一体化:现状与建议 成渝双城经济圈法治一体化:进展与深化需求

他谈到,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一体化建设成果显著。在营商环境方面,2021年川渝两地同时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市场准入、政务服务等规则做出了规定;在环境保护方面,2022年川渝两地同步制定了《四川省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加强嘉陵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决定》;在重点领域统一规则上,2022年川渝两地同步施行《铁路安全管理条例》。

他还提到,协同立法有助于构建统一的法治环境,为区域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并且,执法协作实现了创新,司法协作也在逐步深化。例如,2020年两地高院共同签署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司法协作框架协议》,在两地高院的带领下,两地的中基层法院加强了对接,签订了300余份司法协作协议。

李正国表示,虽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一体化建设取得了成绩,但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就如同“虽比高飞雁,犹未及青云”。

为此,他提出要持续完善协同立法机制。要统一行政裁量基准,防止出现“同罪不同罚”的情况。同时,建立跨行政区域协同立法机制,可以借鉴京津冀区域协同的“三步走”经验,从立法的“若干意见”到“办法”再到“细则”,细化协同立法的路径,层层推进。

其次,要强化执法智能化与标准化。推动执法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建立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实现跨域案件信息共享、线索互查、证据互认,避免出现监管漏洞和重复执法的情况。同时,推广“川渝通办”模式,将政务服务事项扩展到法律文书互认、资质互通等领域,提升行政执法的综合水平。

此外,要扩展司法协作范围。司法协作要延伸到人民群众关心的消费维权、劳动争议、民事纠纷等领域。进一步推动重点领域的合作共建,可以增设民生领域司法协作专案通道。推动成渝双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聚焦“执行难”问题,探索“执行案件一网通办”,深化执行联动,使两地统一保全、网络查控标准。

本文总结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一体化建设的成果,如在营商环境、环境保护、重点领域统一规则方面的协同立法成果,执法协作和司法协作的发展等。同时也指出与规划纲要要求存在差距,并且针对这些差距提出了完善协同立法机制、强化执法智能化与标准化、扩展司法协作范围等建议,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1842.html

(0)
SorrowfulSorrow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