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纪录电影中的民生画卷

纪录电影《您的声音》于今年2月中旬在北京上映后,在全国两会期间被众多代表委员提及。这些代表委员包括文艺界政协委员、基层人大代表等,他们从不同角度讲述这部电影与自身履职过程中的联系,都体现出倾听民意、人民至上的理念。文中通过多位代表委员的事例进行阐述,如冯远征以电影举例讲述艺术作品与时代背景的关系,邢卫兵聚焦基层治理并受电影启发,刘侗分析电影的艺术特色与人民性,何少花从基层工作联系到电影体现的接诉即办的意义,刘洪悦在两会推荐电影并阐述其价值等。

今年2月中旬,讲述接诉即办工作的纪录电影《您的声音》在北京登上大银幕。说来也巧,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热议民生话题、讲述履职初心的时候,都纷纷提到了这部电影。不管是来自文艺界别的政协委员,还是扎根基层的人大代表,他们一致表示,就像电影里展现的接诉即办工作那样,自己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的初心和坚守,归结起来就是这么几个字:倾听民意,人民至上。

两会聚焦:纪录电影中的民生画卷

接诉即办纪录电影《您的声音》海报。 受访者供图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谈到了北京的文艺作品,还着重讲述了自己身为院长处理的“民生问题”。他以2月上映的《您的声音》为例,称这部电影用真实影像、人物和经历,展示了北京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推动大城市治理改革的画面。他指出,每一部艺术作品都有其时代背景,电影里涉及的胡同停车治理、老楼加装电梯等都是贴近百姓生活的生动故事。他说:“接诉即办已经融入市民生活,就像过去遇到困难找民警,现在在北京,遇到困难就打热线。”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近6年来,受理群众和企业反映达1.5亿件,到2024年12月18日在京举办的2024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论坛时,解决率和满意率都提升到了97%。近年来,北京依托12345热线开展接诉即办改革,以市民诉求驱动大城市治理,围绕民生推进基层治理变革。2024年12345热线预计受理2400万件市民诉求,这也体现出首都市民和企业对这项工作的信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冯远征认为,每部艺术作品都反映着一个时代,《您的声音》真实记录了北京接诉即办背后的众多真实故事。他说:“我们单位也作为接诉方,处理过观众反映的购票便利性、座位舒适性等问题,我们会尽力改善。解决不了的诉求,我们也会向相关部门反映并协助解决。”他提到身边有同事为解决市民诉求,连续半个月打电话沟通。“就像电影里的故事一样,诉求方的事都和自身利益相关,看似琐碎却是关乎个人甚至家庭的大事,所以接诉方要冷静反思怎样做得更好。对于服务行业来说,通过接诉即办能更好了解观众诉求,接线员和接诉方也很辛苦,要用心倾听、咽下委屈耐心解释并全力协调解决问题。”冯远征表示,影片中“人民至上”这句话引起他的共鸣,“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有‘人民’二字,我们尽心、尽力处理所谓‘琐事’,核心就是为人民服务。”全国人大代表、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炭厂村党支部书记邢卫兵,在全国两会期间把目光投向基层治理问题。炭厂村村民过去以烧木炭为生,故名“炭厂”。新世纪以来,村庄保护生态,利用绿色资源发展绿色产业,如今环境越来越好,村内神泉峡景区的“京西第一冰瀑”成为冬季旅游名片,吸引众多游客。邢卫兵觉得,村庄的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离不开政策支持和精细化基层治理。他分享基层治理经验时提到,2019年北京在“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基础上推进接诉即办改革,形成了党建引领接诉即办的基层治理经验,这对基层治理很有帮助。他说:“12345政务服务就像一座桥梁,市民遇到困难时能快速反映诉求。”他观看电影《您的声音》后,看到接诉即办故事,理解诉求人的急切和接诉人的辛苦,深受启发。他表示:“基层治理一方面要把居民、村民当成家人,把他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另一方面接到诉求能解决的要及时解决,不能单方解决的要积极协调,工作要‘向前一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京剧院原院长刘侗,在2025年已是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第三个年头。谈及履职经历和感受时,他也提到了《您的声音》。他说这既是纪录片也是艺术片,影片用“纪录”的方法、“艺术”的思维,展现了北京应对超大型城市治理的思路,充满“人民性”。刘侗进一步分析,从作者角度看,电影以《您的声音》为名,表明拍摄主旨以人民为核心。影片的故事、桥段、细节和镜头语言,都能让观众感受到城市温度。影片中的角色都来自真实生活,都是本色出演,讲述自己与城市的故事,使影片质朴且充满真实质感。刘侗还说自己也打过12345。他在担任北京京剧院院长时,为处理公共事务向热线咨询,问题经相关部门及时处理得以解决,看电影时这些经历被唤起。他说:“北京生活丰富多彩,电影虽不能涵盖全部,但聚焦城市治理细节。”他对电影中一些细节印象深刻,如行动不便老人爬楼难、网约车司机停车难等,这些身边的小故事构成充满烟火气和时代性的生活画卷。他认为,无论是政协委员的责任,还是舞台艺术创作,都要站在人民视角,讲人民故事,才能传达内心声音和时代追求,这是电影给他的启示。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公交集团电车客运分公司103路驾驶员何少花,在公交一线工作17年,每天接触最多的是乘客和游客,直面基层出行诉求和困惑。为了解乘客需求,她徒步走遍公交线路沿线站台和周边社区。通过走访,她发现外地乘客希望了解换乘信息,很多老年乘客希望有真人报站。于是她和同事探索出“导游式”报站服务,增加真人语音提示并介绍沿途景点和换乘情况。何少花说起服务初心时提到了《您的声音》这部影片。她认为接诉即办是反映百姓诉求、解决民生问题的温暖平台。24小时服务热线,大到环境改造,小到邻里纠纷,每个困难都有人关心,每个问题都被重视,背后是工作人员的耐心和决心。她觉得无论是北京的服务热线,还是基层工作人员,都把群众小事当成大事。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制作人刘洪悦,在全国两会也谈到了《您的声音》。她讲述自己去年拍摄第一部微纪录片,通过贴近医生工作生活,感受到这份工作的点滴。作为政协委员贴近人民群众,才能发现更多真实诉求和细节,这也是电影给她的启迪。她介绍电影很“温暖”,每个市民都是城市治理的推动者和参与者。看到基层工作人员为回应市民关切而奔走,会让人觉得城市生活踏实且有安全感。很多人因她主持的节目认识她,她接触的老年群体较多。她认为在老龄化社会进程中,接诉即办工作愈发重要,因为老年人期望自己的声音被听到,看到电影中老人诉求被解决让她感到温暖振奋。她还提到一位国外网友对电影的评论,说在他的国家无法想象一条热线能解决那么多复杂问题,她觉得电影呈现的不仅是北京的治理答卷,也是中国的答卷。所以她借两会契机推荐电影给同行和更多观众,希望大家听听北京的声音。

本文通过讲述纪录电影《您的声音》在两会期间被代表委员热议,从不同侧面展示了这部电影的意义和价值。电影不仅反映了北京接诉即办工作的成果和意义,还与众多代表委员在履职过程中的理念相呼应,都体现出对民意的重视和人民至上的理念。从文艺界、基层治理、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的代表委员的观点和经历出发,全方位地展现了电影所蕴含的民生情怀和时代价值。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1628.html

(0)
东海凝丝东海凝丝
上一篇 2025年3月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