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的女性声音:〈妇女生活〉〈现代妇女〉刊物解析

在抗战时期的两份重要妇女刊物《妇女生活》和《现代妇女》,包括它们的创办历程、刊物内容、栏目设置、发挥的历史作用等方面内容。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澎湃新闻·私家历史与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合作,推出“抗战回望”系列,选取抗战期间的报纸、图书、日记等史料加以介绍,旨在引领读者走进历史,感受抗战时期中国军民的精神与生活。《妇女生活》于1935年7月1日在上海创刊,为半月刊。上海沦陷后,刊物迁往武汉,后又迁至重庆出版。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后被迫停刊,共出版100期。最初为月刊,自第3卷第1期起改为半月刊。1935年底,上海妇女界救国会成立后,该刊成为其主办刊物。沈兹九任主编,彭子冈、季洪先后担任编辑,1940年沈兹九前往新四军后,曹孟君接任主编。刊物的创办源于《申报》副刊——《妇女园地》停刊前,沈兹九和杜君慧预感其寿命不长,便着手筹备《妇女生活》。杂志起初由上海书局出版,后改由生活书店出版。除原《妇女园地》的撰稿人外,在左翼作家联盟支持下,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如夏衍、沈志远、张仲实、沈西苓、柳湜等为刊物撰写大量稿件,何香凝、郭沫若、邹韬奋、金仲华等也曾撰稿。《妇女生活》创刊号封面如下:抗战中的女性声音:〈妇女生活〉〈现代妇女〉刊物解析该刊发刊词中提到:“妇女既是人,得过人的生活;妇女既是社会的一份子,得做健全的‘社会人’,可参加一切社会的活动,享受社会一切的权力;同样也可担当社会上发生的一切祸患。”“《妇女生活》将做你的先导,使你知道怎样脱去重压,怎样做人,怎样做社会的人。”可见,刊物旨在启发妇女觉悟,号召妇女积极投入社会活动谋求自身解放。刊物开辟多个专栏。“短评”专栏中,沈兹九的《妇女与救亡运动》《爱国犯联合起来》等短评文章,犀利地评论当时妇女相关社会问题,为妇女指明出路在于投入社会活动。“常识讲座栏”有沈志远的《社会科学讲话》连载,助力妇女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科学,正确认识世界与社会。“世界妇女生活栏”与“著名妇女访问栏”中的文章,如《金元帝国主义下的针织女红》《苏联妇女的参政》等,向妇女介绍不同制度国家的妇女情况以及我国先进妇女事迹,让妇女认识到民族解放、国家制度改变后才能真正解放。“望远镜栏”内张仲实撰写的《最近国际局势的鸟瞰》及翻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夜》等文,使妇女了解国际局势以及我国抗日运动与国际局势的关系。“生存线栏”有朱文央的《第三条生路》、白薇的《三等病房特写》等文章,反映挣扎在生存线上的妇女痛苦。“小说栏”里茅盾的《第一个半天的工作》、沈西岭的《船家女》、司徒慧敏的《自由神》等文,揭示我国妇女求职中的歧视与偏见。刊物发表的文章分析中国妇女运动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引导妇女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以谋求自身解放。刊物文笔生动、内容丰富,适合各层次妇女阅读,深受欢迎。《妇女生活》以上海妇女界救国会为依托,在左翼作家联盟支持和中共领导下,承担起宣传、动员和组织妇女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任务,成为唤起上海妇女的有力号角,为上海妇女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奠定思想基础。《现代妇女》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领导下在国统区创办的综合性妇女刊物,受中共南方局妇委直接领导。1943年1月在重庆创刊,1946年5月迁至上海继续出版,1949年3月被国民党查封,共出版13卷74期,是国统区内坚持出版时间最长的进步杂志,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共领导且影响较大的妇女刊物之一。1941年“皖南事变”后,《妇女生活》被迫停刊,中共急需一份反映妇女呼声、宣传团结妇女坚持抗战救国、扩大统一战线的妇女杂志。1942年秋,中共南方局妇女组组长邓颖超倡议创办继承《妇女生活》战斗传统的进步刊物,提议由曹孟君负责主持。宋庆龄为《现代妇女》创刊号撰写了《中国妇女为自由而战》一文。抗战中的女性声音:〈妇女生活〉〈现代妇女〉刊物解析《现代妇女》办刊宗旨为:“宣传动员全国姊妹参加抗战,推进民主政治,以争取姊妹们本身彻底独立解放之号角自任。”刊物工作除主编曹孟君和两名专职人员外,主要发挥编委会集体领导作用。罗叔章、韩幽桐、刘清扬、胡子婴、谭惕吾、谭得先、浦熙修等经常撰稿,邓颖超为创刊号撰稿,周恩来将刊物带往延安。这是一份综合性杂志,内容丰富,涵盖国内外政治形势述评、重大事件和妇女问题短评、妇女儿童与婚姻家庭问题专论、国内外通讯报道和妇女人物介绍、文艺作品、报告文学与诗歌、木刻,以及法律顾问、医药问答等。主要栏目有短评、专栏特辑、生活战线、人物介绍、学习修养、文艺等,并根据时代和读者要求调整。其中,专栏特辑是核心部分,如第1卷第3期的“三八特辑”回顾近代妇女运动功绩并论述重庆妇女困境;第2卷第2期的“恋爱婚姻家庭专号”引导正确婚恋观;第4卷2期的“职业妇女生活导报”介绍职业妇女生活并呼吁社会关心;第5卷4期“儿童问题特辑”呼吁关注战争中的儿童与儿童教育;第5卷8期的“抗战特辑”揭露美军对妇女暴行;第6卷5期的“胜利以后”专栏探讨战后妇女权利等问题。由于受中苏文化协会支持,刊物还刊登大量反映苏联妇女生活、斗争的文章和苏联小说等,宣传社会主义国家优越性,扩大中共群众基础。1949年3月,国民党清查上海报刊查封《现代妇女》,编辑部将4月号稿件改成32开本,以《儿童问题丛刊》名义出版。总的来说,抗战时期,《现代妇女》围绕抗日救国,结合妇女各方面问题,引导妇女将个人与国家命运相连,推动国统区妇女抗日救亡运动。抗战胜利后,坚持民主,反对独裁和内战,紧密结合各时期政治斗争中心工作,宣传妇女问题、反映妇女呼声、指引妇女斗争方向,是中共在国统区的重要宣传阵地,对国统区妇女运动产生重要影响并陪伴一代女性成长。

本文总结了《妇女生活》和《现代妇女》两份抗战时期的妇女刊物。《妇女生活》创刊于上海,历经多地出版,有众多知名人士撰稿,通过多个专栏引导妇女投入社会活动和抗日救亡运动。《现代妇女》在特殊历史时期创刊,在国统区发挥重要作用,内容丰富多样,通过不同特辑关注各类妇女问题并推动妇女运动发展。两份刊物在抗战时期及之后都对妇女群体有着深远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1575.html

(0)
东海凝丝东海凝丝
上一篇 2025年3月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