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展开讨论。阐述了该计划虽已实施25年取得一定成果,但与国外相比普及率仍有差距,背后反映出政策与市场动能的矛盾。同时也指出学生奶计划有着重要意义,从个体成长、行业发展、消费提振三方面算账,且我国学生数量众多其发展前景广阔,这一计划已不只是民生工程更是长远的民心工程。
学生奶,这小小的一盒奶,是否有潜力成为推动奶业和消费双双升级的“神奇钥匙”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众多代表委员都将目光投向了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他们从加快构建完善的政策体系,以及加大计划的实施和推广力度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建议,目的就是要让这一杯牛奶发挥出更大的乘数效应。
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想必很多人都有所耳闻。这可是由中央政府亲自批准并且组织实施的首个全国性的学生营养干预计划呢,到如今,已经陪伴着孩子们走过了25个春夏秋冬。截至当下,31个省份中的10万多所学校都开展了这个学生奶计划,被覆盖的学生群体数量已经超过了3200万人。
虽然这个计划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和欧美日韩等国家相比,我国学生奶在整体的普及率方面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国际乳品联合会近期公布的《全球学生奶及奶制品项目现状》显示,全球共有104个国家实施了“学生饮用奶计划”,超过2.1亿名儿童从学生奶以及学校供餐中的奶制品中受益。全球学生奶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40%,而在中国,学生奶计划的参与率仅仅只有20%。
这样的差距背后,其实反映出了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和市场动能之间深层次的矛盾。一方面,那些早期发起或者参与这个计划的部门,在近年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逐渐退出了顶层设计,这就导致学生奶计划的实施力度大打折扣,政府的引导作用也无法充分地发挥出来,于是学生奶在推广和进入学校的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奶的定价遵循“企业让利、学校让费”的原则,这就使得实际的成本和销售价格出现倒挂的现象,不少生产厂家因此缺乏足够的市场动力。
那么,遇冷的学生奶是不是就意味着它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呢?答案恰恰相反。去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地对奶业政策的方向做出了调整,重点从“扩大生产”转变为“促进消费”。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个部门还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肉牛奶牛生产稳定发展的通知》,在通知里明确提出要将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推广作为促进牛奶消费的重要举措,这无疑给学生奶计划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和目标。
实际上,学生奶所承载的意义非常重大。有专家曾经给笔者详细地算过三笔账。
从个体成长的角度来看,青少年时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学生饮用奶计划”能够确保学生在这个时期摄取到足够的优质营养,从而满足身体快速生长的需求。有专业机构进行跟踪调查发现,接受饮用奶干预的学生身高平均增长了0.08米。而且,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差异很大,通过学生奶的“营养公平”,可以让那些身处偏远落后地区的儿童也能够共享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奶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也是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提高学生奶的普及率,能够有效地带动奶源建设、生产加工,以及设备、包装、物流等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奶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突破口的作用,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从消费提振的角度分析,只有奶农的收入增加了,奶业的基础才会更加稳固,农村的消费潜力才能够得到更好的释放。在消费端,大力实施学生奶计划,可以促进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的提升,培养并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奶制品的多元化需求,在改善居民膳食营养结构的同时,催生出一个新的万亿元级别的乳品消费市场。
当前,我国有着2亿多名基础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学生奶的发展有着极为广阔的前景。通过学生奶计划所创造的“小手拉大手”的价值,将会远远超出营养供给本身的意义。从这个层面来看,学生奶计划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民生工程,更是一项关系到未来的长远工程、民心工程。
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已实施多年有一定成果但普及率低于国际水平,背后是政策与市场矛盾。不过该计划意义重大,从个体成长、行业发展、消费提振三方面来看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且我国学生数量多赋予其广阔前景,这一计划已超越民生工程范畴成为长远的民心工程。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1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