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成果展开,阐述了大模型应用的相关建议以及基金投顾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建议等内容。
人工智能中的大模型技术是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关键驱动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建设科技强国方面占据重要地位。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成果显著。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4)》,我国构建了较为全面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相关企业超4500家,核心产业规模接近6000亿元。而且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庞大,产业门类齐全,数据和应用场景丰富,在推动大模型应用落地方面独具优势。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人工智能 +”行动聚焦于应用端,支持大模型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终端产品,还强调利用举国体制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全国政协委员、东方财富董事长其实,不仅对推动大模型应用生态繁荣提出建议,还针对基金投顾发展给出建议,旨在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提升投资者体验。
图片来源:图虫
在大模型应用方面,应用创新需要创新主体深入了解垂直行业和场景。尤其在复杂场景和高阶Agent形态下,行业理解力和场景洞察力对提升应用有效性非常关键。
其实认为,可以加快培育模型落地服务商,鼓励科技型企业参与行业应用创新,推动传统行业软件服务商转型参与大模型落地应用服务。当前多数模型厂商行业知识沉淀和精细化服务精力有限,推出的AI Agent产品深度不足,难以满足复杂场景需求。数据显示,GPTs商店多数AI Agent产品生命周期短且同质化严重,所以应用端创新需要更多元的落地服务群体。
同时,分行业遴选推荐优质落地服务企业和案例,激发大模型应用创新活力,让科技创新造福更多行业。
他还建议加快开放多元场景和数据。AI Agent能力的实现需要场景牵引和数据驱动。在场景方面,可以鼓励部分主体开放“首试首用”场景,激发创新活力,分行业打造技术测试平台,降低技术验证成本。在数据层面,可由监管部门牵头归集头部企业数据,利用“数据沙盒”按“可用不可见”原则开放,优化模型落地效能。
另外,加快推进关键行业、重点环节的标准供给也很重要。人工智能系统复杂,高阶AI Agent是系统集成,需要统一技术和接口标准,标准能增强适用性、减少联通成本、加速应用进程。
在基金投顾方面,基金行业是财富管理的重要部分,承载居民理财需求和引导资金入市的任务。2019年10月证监会启动基金投顾业务试点,2025年2月该业务试点转常规,虽有发展但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
其实指出,基金投顾落地五年但渗透率低,资产规模约1500亿元,占公募基金总规模不足0.5%,投顾机构服务供给能力也待提升。市场上投顾策略单一,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部分机构“重投轻顾”,未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内核。
基于这些问题,他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拓宽基金投顾可投资产品类别,先引入场内ETF,之后可拓展到其他品类。二是丰富业务参与主体,海外有多元主体提供差异化服务,我国试点机构少且类型单一,应推动试点转常规,让更多机构参与。三是在个人养老金制度中引入基金投顾,既带来增量资金又解决用户难题,还应探索实施路径和规范行为。四是建立基金投顾培训考核体系,目前缺乏统一体系,不利于提升投资者信任度,应出台职业技能标准,建立配套体系,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本文总结了我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和基金投顾发展的相关内容。在大模型应用方面,强调了应用创新中场景开放、数据利用和标准供给的重要性。在基金投顾发展方面,阐述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如渗透率低、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拓宽投资产品类别、丰富参与主体、引入个人养老金制度、建立培训考核体系等建议。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1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