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娜木拉通过北京市政协委员履职平台接受采访,谈及艺术教育和民族教育相关话题。包括艺术人才培养的要点以及民族教育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等内容。
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之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娜木拉,借助北京市政协委员履职平台,就艺术教育以及民族教育的发展状况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娜木拉身为艺术教育工作者,并且来自少数民族鄂温克族。她指出,在培养艺术人才方面,必须跟紧时代发展的步伐,要大力增强艺术人才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与此同时,在民族教育里,着重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
娜木拉认为,艺术教育在人才培育中有着诸多价值与意义。她说:“艺术教育能让学生掌握艺术方面的技能与知识,培育孩子们的创新思维,提升自我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借助艺术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挖掘自身的潜能。”她还提到,特别是学生在对艺术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时,能够展现出内心丰富的情感。这就需要艺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里,持续强化和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其中包含文化素养,而且要重视对历史传统文化,尤其是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了解,这些都是艺术教育工作者需要给予学生的。
在娜木拉看来,艺术教育还得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她表示:“在学习的时候,学生经常会登上舞台或者参加比赛,他们会碰到很多难题。例如在练习一个非常难的作品想要突破时,就需要有强大的克服困难的勇气。这种品质是能够后天培养的,而且是极其可贵的。”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对艺术人才的需求以及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需要拿出非常精准、与时俱进的培养方案,尤其要强调立德树人、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等。”她还说,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要有高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持续把理论、实践和社会发展相结合,不断调整、优化教学方案,发挥最大的能力去培育符合国家发展需求的艺术人才。
民族教育一直是娜木拉关注的焦点。她表示:“我国有56个民族,加强和推进中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极为重要。”她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必须从娃娃抓起,通过系统的教育,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当前,中小学课程里涉及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相当广泛,涵盖了语文、历史、地理、音乐等众多学科。不过因为内容广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较大的自由度,这既可能带来生动丰富的课堂体验,也可能影响教学质量的一致性。所以,加快构建一套专门针对民族团结进步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教材体系就显得格外迫切。为此,她提议组织全国范围内的专家、学者成立研究小组,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编写和完善适合中小学生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教材。
全国政协委员娜木拉在两会期间就艺术教育和民族教育表达了观点。在艺术教育上强调人才培养要与时俱进、注重多方面素养提升等;在民族教育方面着重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从娃娃抓起,且要构建专门教材体系等内容。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1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