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日本电子产品挥舞关税大棒的事件。当时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在半导体等行业超越美国,美国为保住主导地位实施制裁,这一举措对美日双方都产生了诸多影响,包括日本经济受打击、美国国内相关行业受损等情况。
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政治、经济与军事等多方面和美国紧密合作,得益于美国奉行的自由贸易政策,日本对美出口量猛增,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日本制造的车辆和电子产品在世界消费市场大受欢迎,特别是其半导体行业在国际市场表现卓越,全球市场占有率达50%。然而,美国里根政府于1987年3月以“违反两国贸易协议”为由,对日本这个亚太地区的亲密盟友实施贸易制裁,对价值3亿美元的日本进口商品征收高达100%的关税。据《华盛顿邮报》记载,受制裁的日本商品包括价值1.8亿美元的台式电脑与笔记本电脑、9000万美元的彩色电视机和约3000万美元的电动工具等,日本的富士通、东芝与日立等知名企业遭受重创。这一举措是美国战后首次对日本制裁,被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认为是“最夸张”的贸易政策之一。这里的协议是1986年的《美日半导体协议》,美国觉得日本半导体产品畅销全球构成“倾销”,但批评者认为该协议带有单边主义色彩,部分条款违反《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非法合约”。美国制裁日本之初宣称不会影响国内市场,实际却不然。制裁后美国国内芯片产品价格飙升、供应短缺,计算机行业陷入困境。不仅如此,这一制裁还威胁到美国公共安全事业,多个执法机构抗议制裁会提高日产自动指纹识别系统价格。日本国内虽有抗议声音,但整体国民情绪稳定,认为这一制裁对美日贸易关系无实质影响,日本政府为避免矛盾扩大选择隐忍。里根政府的关税举措引发美国媒体反思,《华盛顿邮报》认为《美日半导体协议》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冒险”,美国“历史频道”表示美国保护举措未推动高端产业技术创新也未扭转贸易赤字,美国甚至用赋予总统宽泛权限的《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推行本土保护主义。美日关系也因贸易摩擦和不公平协议急转直下,日本经济在90年代从繁荣陷入“失落”,美国的压制却未停止。
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日本电子产品加征关税是一场复杂的贸易事件。美国为维护自身在半导体行业的主导地位,对日本进行制裁,然而这一举措不仅使日本经济遭受沉痛打击,美国自身相关行业也深受其害。同时这一事件还反映出美国在贸易政策上的单边主义倾向,以及其贸易保护主义举措带来的诸多负面效应,如两国关系恶化、自身计划被破坏等。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0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