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力》杂志对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重塑全球电力基础设施方面的观点。强调在发展中国家看来,该倡议是极具变革意义的经济合作平台,为其提供基础设施、能源安全和现代化工业。并阐述了在该倡议下中国企业在相关国家电力项目的建设成果、不同地区的项目分布,以及未来部分市场风能和太阳能装机容量的增长预期等内容,还深入探讨了倡议蓬勃发展的原因及其涵盖的多领域范围,以及在填补发展中经济体基础设施空白方面的意义。
美国《电力》杂志3月3日发表文章指出,在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全球电力基础设施正在经历重塑过程。在众多“全球南方”国家眼中,这一倡议堪称具有变革意义的经济合作平台,它如同及时雨一般,为广大发展中国家送去了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能源安全保障以及现代化工业发展的助力。事实上,“一带一路”倡议在助力发展中经济体扩大能源基础设施方面,成果斐然。就在今年1月,行业咨询机构伍德麦肯兹发布报告称,自“一带一路”倡议启动之后,中国企业已经在相关国家完成156吉瓦的电力项目。报告详细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2013年至2024年间,中国公司完成369个海外电力项目,投资额约2810亿美元。”从项目分布来看,这些项目中的大部分(70%)位于亚洲,非洲占比15%,位居其次。而且“预计未来10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前五大市场——巴基斯坦、印尼、越南、沙特和马来西亚——的风能和太阳能装机容量将大幅增长,将达到120吉瓦装机容量、需要投资730亿美元。在这些国家中,预计沙特的需求最高,太阳能和风能的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41吉瓦和13吉瓦。”深入探究“一带一路”倡议在这十多年来蓬勃发展的背后原因,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把握这一倡议的本质内涵,以及它如何发展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全球行动。最初的时候,“一带一路”倡议主要聚焦于运输和物流领域,目的在于加强区域间的互联互通,这其中就包括为港口、高速公路和铁路等大型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然而近年来,该倡议的覆盖范围不断拓展,延伸到能源开发、数字基础设施和工业增长等诸多领域。其中,“绿色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关键构成部分。它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发展太阳能、风能、水电以及推动电网现代化的高度关注。在中国国有银行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企业迅速在全球清洁能源供应链中站稳脚跟,到如今,中国已然成为光伏板、风力涡轮机和锂电池的最大供应国。另外,“数字丝绸之路”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通过着重推行人工智能、智能电网、5G网络、云计算和数据驱动的能源解决方案等手段,不断扩大中国在数字基础设施领域的全球影响力。“一带一路”倡议在填补发展中经济体的关键基础设施空白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亚和拉丁美洲这些地区。这些地区长期以来从西方获得的资金要么不足,要么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展缓慢。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明确表示,中国为发电厂和其他基础设施提供急需资金的努力,有助于发展中国家释放经济增长的潜力。就拿非洲来说,全球6.85亿无电人口中的80%都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而中国已经成为该地区的关键基础设施合作伙伴,积极投资太阳能、微电网,并致力于实现学校和医疗设施的电气化。当前,中国似乎已经担当起发展中国家能源系统主要设计师的角色,并且积极采取一致行动,以确保通过合作实现不断发展进步。正如中国官方智库所表述的那样,中国所追求的现代化并非是独善其身的,而是期待同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携手共进,共同迈向现代化。“在全球南北差距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追赶难度持续增加、各国内部贫富差距加剧的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条实现现代化的现实选择。”
本文总结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全球电力基础设施的重塑意义。从中国企业在相关国家的电力项目成果、倡议的发展历程、涵盖领域到在发展中经济体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等多方面进行阐述,强调该倡议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实现现代化的新途径,在能源等多方面带来积极影响。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0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