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绿电”发展:新建电力外送通道的可行性

本文将聚焦于宁夏在电力发展方面的转型,从输“煤电”到送“绿电”的转变过程,探讨宁夏新建电力外送通道的意义、优势以及可行性等多方面内容。

当落日的余晖逐渐被夜色吞没,东中部地区那数不清的灯火一盏接着一盏地亮了起来。这些灯火如同繁星点点,它们背后是一条条如同丝线般跨越千山万水的电力线路。这些线路就像是长长的走廊,它们将远方的地区与宁夏紧紧相连,让大家一同共享那来自宁夏的“无限风光”,这里的“风光”可不仅仅是美景,更是那源源不断的电力资源。

在近几年的发展进程中,宁夏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可是国家“西电东送”的关键起点,并且还是全国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呢。宁夏在能源转型方面不断加速,逐渐从传统的输“煤电”向送“绿电”进行转变。如今,其光伏新能源的装机规模已经达到了4142万千瓦。自“十四五”开始以来,宁夏在新能源方面的数据相当亮眼。新能源在新增电力装机规模中的占比达到了94.7%,整体占比也超过了55%,这使得新能源成为了当地的第一大电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也不容小觑,达到了472万千瓦,这个规模在全国能排到第五名,而且其利用率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另外,新能源利用率连续5年都超过了97%,在西北地区排名第一;消纳占比为32.7%,在全国位列第二。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宁夏代表团的代表们纷纷发声:“宁夏的‘风光’可是好得很啊,发展绿电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明显的优势以及非常广阔的前景。建设跨省域的电力外送通道,这对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来说,意义非凡。”在宁夏新建直流通道,那可是有着诸多好处的。它可以把宁夏多余的绿电不断地输送出去,这样一来就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宁夏处于我国地理的几何中心,这里的电力网架结构非常坚固,省域之间的联络线运行起来十分可靠。这样的条件可以保障新建的以送绿电为主的直流工程顺利进行,从而推动东西部地区优势互补,实现协同发展。再看宁夏的光伏项目,主要是布局在中部干旱带的。目前,这个区域还有百万亩以上的草地,其植被覆盖率仅仅在20%左右,面临着退化沙化的风险。不过,可以通过林光互补、草光互补这样的方式来开发新能源,借助“光”来治理沙漠,借助“光”来创造财富,最终达成新能源开发、生态修复以及产业协同发展的目标。

宁夏代表团的代表们那可是精打细算、深入挖掘内部潜力,他们用十分精准的数据分析,得出了宁夏新建电力外送新通道是可行的结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宁夏的能源资源十分丰富,具备新建通道的资源条件。宁夏的太阳能、风能资源比较丰富,除了部分沙漠、戈壁、荒漠化土地之外,以中部干旱带为主的区域,太阳总辐射量最高能够达到6344.2兆焦/平方米,年平均日照小时数最高能达到3073.7小时,这完全能够满足新建外送通道新能源项目用地的需求。同时,宁夏的煤炭储量也很丰富,能源资源足以满足2条外送通道配套电源建设的需求。

据我们所知,从2011年开始,宁夏依靠已经建成的2条电力外送“大动脉”,外送的电量已经超过了8000亿千瓦时。而且电力交易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最开始是和山东、浙江进行交易,到现在已经扩展到上海、重庆、湖北等全国十几个省份了,其通道利用水平在全国都是领先的。目前正在高效建设的宁夏到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这可是我国第一条以输送新能源电力为主的外送通道呢。预计今年9月就会实现双极投运,到那个时候,宁夏每年外送的电量将会超过1000亿千瓦时。这3条外送通道,为宁夏积累了丰富且可靠的外送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经验,为建设新通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宁夏代表团的代表们提出建议:“希望国家发展改革委能够把宁夏新增电力外送通道纳入到国家‘十五五’规划纲要和‘十五五’国家电力发展规划当中,推动这个项目早日建设并且投入运营,这样宁夏就能为提升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保障能力做出自己的贡献了。”(记者 陈 瑶)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0250.html

(0)
WonderfulWonder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6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