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小组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对我国医疗体系的看法。包括肯定我国医疗体系以较少投入解决较多问题的成果,同时指出在满足老百姓需求方面存在不完美之处。他强调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这一长期工作落地时存在诸多问题,政协委员应从基层角度提可行性建议。此外还提到我国医疗体系改革应注重基层慢病管理,以慢阻肺病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例说明此举能让大量病人留在基层并提升管理水平,他认为更多慢性病患者应留在基层,中国式现代化需将优质医疗资源落到基层解决公共卫生问题,让老百姓看病不难且不贵。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于3月5日从北京发来报道(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当日下午的小组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发表了重要观点。我国历经多年的探索,构建出了现有的医疗体系。从整体来看,这个体系可以说是在有限的投入下解决了大量的医疗问题,这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然而,张文宏也明确指出,从满足老百姓就医需求的角度去考量,这个体系并非尽善尽美。
张文宏紧接着谈到,当下最为紧迫的任务当属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这并非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长时间持续努力的工作。事实上,这项工作已经推行多年,但在实际的落地过程中却暴露出许多的问题。他表示,作为政协委员,不应只是泛泛地提出一些策略性的提案,而更应该站在基层的视角,提出具有实际可行性的建议,针对一个个具体的问题逐步解决。
同时,张文宏认为我国的医疗体系改革需要把重点放在基层慢病的管理上。值得一提的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与张文宏身处同一个会场。在2024年两会期间,王辰提交了“关于将慢阻肺病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案,并且在当年就得以落地实施。张文宏以这个事例为证,他表示,通过这一措施,众多的病人被留在了基层,这对提升慢阻肺患者的管理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张文宏的观念里,应当有更多的慢性病患者留在基层接受治疗和管理,像慢性心衰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等。他觉得,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必须脚踏实地,把优质的医疗资源切实下放到基层,通过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公共卫生问题,从而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看病并非难事,医疗费用也并非昂贵。
本文总结了张文宏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对于我国医疗体系的看法,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不足,强调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基层慢病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实际例子说明基层医疗举措的积极影响,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在看病方面得到更好的体验,这反映了我国在医疗改革进程中的探索方向和发展思路。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9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