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福亮:非科班出身的玉雕创作者,独特风格背后的故事,枫泾镇俞福亮:用玉雕传递历史文化记忆的年轻人

1986年出生的俞福亮自学玉雕的经历。他虽然自学钻研仅三年多,但作品颇具艺术价值。文章介绍了玉石雕刻从设计到成品需十几道工序,俞福亮在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融合传统技艺与古代审美观念。还讲述了他走上玉雕之路的机缘巧合,从对传统文化的偏爱,到北京求学,再到回到枫泾后偶然涉足玉雕并获得认可,他虽不以此为职业,但希望让这门古老艺术在新时代重焕生机。

俞福亮:非科班出身的玉雕创作者,独特风格背后的故事,枫泾镇俞福亮:用玉雕传递历史文化记忆的年轻人

2月27日的午后时分,在枫泾镇俞汇村的一间工作室之中,俞福亮正手持毛笔,在一块洁白的玉石上精心地打样。当所有的文字布局都确定好了之后,他便拿起工具,在玉料上开始反复地刻画起来。

俞福亮:非科班出身的玉雕创作者,独特风格背后的故事,枫泾镇俞福亮:用玉雕传递历史文化记忆的年轻人

出生于1986年的俞福亮,尽管他自学钻研玉石雕刻仅仅只有三年多的时间,然而,他对于美却有着一种独特的理解。他所雕刻出来的玉石作品,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艺术价值,并且在很多业内人士那里得到了认可。俞福亮说道:“一块玉石原料要想成为一件富有艺术气息的玉雕作品,那可是要经过设计造型、机械打磨、雕琢、抛光等十几道工序才行的。对于那些不了解玉雕的人而言,他们可能会觉得这只是在玉石上简单地刻绘一些图案或者文字罢了,但是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蕴含着众多的工艺技法以及创作者的奇思妙想。”

俞福亮:非科班出身的玉雕创作者,独特风格背后的故事,枫泾镇俞福亮:用玉雕传递历史文化记忆的年轻人

在这三年多的创作历程当中,俞福亮慢慢地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作品在保留传统玉石雕刻技艺的同时,还融入了古代的审美观念。俞福亮表示:“书法当中的笔势变化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法在玉雕作品中表现出来,而且还要留存神韵,这可是非常考验功夫的。这就需要反复地临摹名家的作品,然后一边摸索,一边实践。”

俞福亮:非科班出身的玉雕创作者,独特风格背后的故事,枫泾镇俞福亮:用玉雕传递历史文化记忆的年轻人

还不到40岁的俞福亮,又没有在玉石雕刻方面接受过系统的学习,那他为什么会从事这份传统技艺呢?在与俞福亮的交谈过程中,他道出了其中的机缘巧合。俞福亮出生在枫泾这个地方,他对传统文化有着一种特殊的偏爱。在他19岁那年,他毅然决然地前往北京求学,在北大资源文物鉴定学院系统地学习了文物的历史学科、艺术评定、艺术品收藏等专业知识。也正是在那段时期,他心中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被种下,并且生根发芽。

俞福亮:非科班出身的玉雕创作者,独特风格背后的故事,枫泾镇俞福亮:用玉雕传递历史文化记忆的年轻人

2013年的时候,俞福亮回到了枫泾,主要从事明清家具的购藏工作,平日里也喜欢写写画画。有一次,北京的一位朋友让俞福亮试着雕刻一件玉石作品,没想到经过一段时间的钻研,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得到了很不错的反响。慢慢地,俞福亮手头上关于玉石雕刻的“活”越来越多。俞福亮说:“玉石雕刻并非我的职业,但是我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俞福亮的眼中,每一件玉石雕刻作品都承载着历史文化的记忆,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他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和了解玉石雕刻独特的魅力。

记者:勾瑞

通讯员:俞翔

编辑:陆辰丽

责编:俞岚婷、俞萝寅

审核:陈建军、林堃

俞福亮:非科班出身的玉雕创作者,独特风格背后的故事,枫泾镇俞福亮:用玉雕传递历史文化记忆的年轻人

俞福亮自学玉雕三年多就取得一定成绩。他的作品艺术价值高,创作融合传统技艺与古代审美。他走上玉雕之路源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及偶然机会。尽管玉雕不是职业,但他希望这门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他的故事体现了个人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积极态度。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9848.html

(0)
购物狂魔购物狂魔
上一篇 2025年3月5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