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若干举措的通知》,介绍了通知中的相关要求包括体育教师补充配备、专业素质提升、待遇保障以及对“三大球”教师队伍的重视等方面内容,同时也提及了教育部出台该文件的背景和目的等。
教育部表明:体育教师应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
据教育部官方网站消息,教育部不久前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若干举措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文件包含多项要求,像“体育教师的学历须为体育专业”、“体育教师享有与其他学科教师相同的待遇”以及“重视‘三大球’教师队伍”等内容。
教育部出台此文件旨在进一步健全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全力打造一支具备高素质且专业化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从而为加速构建教育强国、体育强国添砖加瓦。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在解读该文件时称,对照教育强国、体育强国的建设目标,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体育教师队伍还存在数量不够、补充困难、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所以急需出台专门针对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教育部经过召开专题会议,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后,印发了这份《通知》。
作为首个专门针对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通知》结合实际状况,概括分析体育教师队伍的特征、现状和问题,重点关注补充配备、专业提升、待遇保障等方面,并且提出了一些创新举措。
其一,着重于体育教师的补充配备。首先,在充分调研和科学计算的基础上,提出学校要按照小学班师比不高于5:1、初中不高于6:1、高中不高于8:1的标准配备体育专任教师,同时明确了体育教师的招聘条件。其次,落实教练员岗位制度,学校教练员和体育教师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按规定相互转任。再者,为优秀退役运动员、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开辟通道。最后,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与相关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合作,为学校提供体育教育课后服务和教练服务,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教育活动需求。
其二,注重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一方面,提高来源质量,规定体育教师的学历必须为体育专业,非体育专业需具备二级及以上运动员等级证书,明确将专项运动技能作为体育教师招录的重要考核内容和依据。另一方面,强化职后培训,针对全体在职体育教师按照能力分层、学段分阶进行精准培训,优化“国培计划”体育教师培训项目,着重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学科素养。
其三,强调体育教师队伍的待遇保障。一是完善体育教师考核评价机制,让体育教师享受与其他学科教师相同的待遇。二是把体育教师开展课后训练、课外活动、指导参赛等工作计入教学工作量,并且根据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竞赛成绩,在绩效工资分配时给予倾斜。
其四,重视“三大球”教师队伍。一是明确提出配备要求,强调通过多种方式配足补齐校园足球、篮球、排球专(兼)职教师。二是注重招聘补充,可拿出一定数量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岗位面向取得教师资格的优秀退役运动员、优秀退役军人公开招聘,重点吸引优秀足球退役运动员到中小学担任体育教师。
教育部印发的通知围绕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展开,从补充配备、专业提升、待遇保障和对“三大球”教师队伍重视等方面提出要求和创新举措,这有助于解决当前体育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推动体育教师队伍朝着高素质、专业化方向发展,对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建设有着积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