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介绍在千兆网络普及和自媒体行业爆发的背景下,用户面临存储焦虑,虽然NAS是一种选择,但硬盘阵列柜因其在速度、成本、易用性等方面的优势也值得关注。同时详细阐述了硬盘阵列柜不同RAID模式的特点,并推荐了几款不同的硬盘阵列柜产品。
随着千兆网络日益普及,自媒体行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无论是下载资源转储,还是素材存储,都逐渐变成了用户新的烦恼来源。许多人在遇到这类问题时,第一反应可能是NAS(网络附属存储)。然而,NAS存在着运维复杂和价格较高的问题。其实,硬盘阵列柜这种存储外设,在普通场景下是非常值得考虑的。那为什么要选择硬盘阵列柜呢?要知道,硬盘阵列柜并非是NAS的替代品,它更像是面向速度、保密和安全优先场景的专业工具。我们来看一张图片:相较于普通硬盘盒或者单/双盘位NAS,硬盘阵列柜在使用雷电4/USB4接口且为RAID 0模式时,NVME的读写速度能够达到2000MB/s以上,SATA硬盘/SSD也能达到400 - 800MB/s,这一速度远远突破了单机械硬盘的极限,比NAS通过千兆网络传输要快10 - 20倍呢。而且在相同盘位数的配置下,硬盘阵列柜的价格仅仅是主流大品牌NAS的三分之一,成本相当低。对于那些数据不需要联网,只在本地进行存储交换的用户,例如影视剪辑师等内容创作者来说,硬盘阵列柜不需要配置网络和系统,即插即用,能够快速调用素材,非常方便。当然,如果您需要多设备跨平台访问、团队管线协作,或者想要玩私有云、Docker容器等来实现更多功能的话,那NAS依然是优先选择。接下来讲讲RAID支持,这是在购买硬盘阵列柜之前就需要考虑清楚的事情。和普通硬盘盒相比,硬盘阵列柜最大的特点就是基本都支持RAID模式,这使得用户在速度性能或者数据安全性方面拥有更大的优势。所以,选择何种RAID模式,以及查看硬盘阵列柜对RAID模式的支持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先说说RAID 0,它简直就是速度狂魔,是那些追求极致速度的人的选择。它的读写速度大约等于单盘速度乘以硬盘数量N(N为硬盘数),像某些四盘位SATA的RAID 0速度实测能达到800MB/s。不过,在数据安全方面就比较危险了,只要任意一个硬盘出现故障,所有数据就会全部毁掉,所以它只适合用来临时存储渲染缓存素材,不适合永久保存重要资料。再看RAID 1,这是一种镜像备份模式,把数据安全放在首位。它支持单盘故障无损恢复,重建速度也比较快,大约是1小时/TB。但是这种模式的代价就是总硬盘容量利用率只有50%左右,相当于两个盘当作一个盘来用,换取数据安全。RAID 5是一种比较平衡的选择。它允许单盘故障,容量利用率大约是(N - 1)/N,五盘位产品SATA硬盘读写可以达到650MB/s。数据虽然有冗余保障,但是恢复起来难度可不低,需要专用的校验算法,例如4TB硬盘重建耗时会超过24小时。还有RAID 10,这可以说是土豪方案了,它相当于RAID 1和RAID 0的嵌套,允许半数硬盘同时故障,非常适合内容创作、金融、医疗等重要行业的核心数据存储,不过成本很高,至少需要4个盘组成。最后,在购买硬盘阵列柜时还要注意接口和散热的问题。在接口方面,雷电4/USB4>USB3.2 Gen2x2>USB3.1 GEN1/3.0,速度差距可达5倍。在散热方面,如果是双盘位最好有≥80mm的风扇,四盘位以上建议优先选择有金属机身、导热硅脂散热片/条的产品。下面给大家推荐几款可以消除存储焦虑的硬盘阵列柜产品。绿联CM249(双盘位SATA),价格为499元。
这是一款入门级的性价比之选,采用祥硕ASM1156R方案,配备USB3.1 Gen1接口,支持四种RAID模式,还能支持2.5/3.5英寸机械盘。在RAID 0模式下,传输速度能达到280MB/s左右,比单盘提升80%,不过使用时要注意长时间的散热问题。奥睿科9558RU3(五盘位SATA),价格为989元。
这款是五盘位SATA,支持RAID 0/1/3/5/10,全铝机身加上12cm静音风扇,散热效果更好,更适合长时间工作。铁威马D8 Hybrid(4SATA 4M.2),价格为1699元。
它拥有USB3.2 10Gbps接口,4 SATA 4M.2的多盘位支持,能够组成最高128TB的存储阵列。SATA硬盘阵列可作为冷数据备份,M.2 SSD阵列则作为高速数据缓存空间,支持RAID0/1和JBOD、SIGLE的复合RAID模式工作,非常适合大型内容创作场景,并且配有铁威马企业级的TCP数据备份恢复软件。
硬盘阵列柜在存储方面的优势,如速度快、成本低、易用性强等,同时详细阐述了不同RAID模式的特点,包括速度、安全性、容量利用率等方面的差异。还推荐了几款不同的硬盘阵列柜产品,为有存储需求的用户提供了全面的参考。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8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