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国土空间规划(2021 - 2035)获批:多方位发展新征程

东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 - 2035年)相关情况,包括规划获批后的一系列发展方向,如构建国土空间体系、融入都市圈、保障产业发展空间等,同时还提及了松山湖相关规划以及松山湖和光明科学城之间的合作建设情况。

1月22日,《东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 - 2035年)》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复。在这个批复里,构建一个能够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是重点内容之一。这一体系的构建将有助于增强东莞的城市综合实力,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积极发挥作用。东莞不仅要积极参与大湾区的共建,而且要与深圳、惠州共同构建深圳都市圈,同时主动融入广州都市圈,这样就能促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形成新格局,在这个新格局里,主体功能会更加明显,各个区域之间优势互补,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规划》还提出了加快构建城镇体系的目标,这个城镇体系要做到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在这个体系下,中心城区和片区中心的服务能级要提升。松山湖、滨海湾等片区与深圳的融合发展要进一步深化,水乡新城和广州东部地区的协同联动也要推动起来。从完善城市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方面来看,产业布局、综合交通、设施配置和土地使用等都需要协调。要优先满足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以及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空间需求,这样做可以为存量产业用地的提质增效和优化布局提供土地政策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到了2024年7月,在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获批建设四周年的时候,光明科学城与松山湖科学城达成了《共同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这一协议使得双方在科学资源共建共享、产业协同发展、交通互联互通方面的联动更加紧密,把先行启动区建设的力量最大程度地汇聚起来。

2024年12月,松山湖科学城至光明科学城通道(东莞段)二期工程开工了。这个项目的总长度是2.4公里,总投资达7.87亿元,工期为3年。一旦建成,东莞松山湖和深圳光明两座科学城之间的车程将缩短到20分钟,两座科学城就可以实现“双向奔赴”了。

同样是1月22日,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对外发布了《东莞松山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 - 2035年)》的批前公示。根据公示读本的内容,松山湖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都市圈创新网络的建设中起到引领作用,以松山湖科学城为智力中枢,带动深莞边界创新协作网的建立,从而让创新资源在松山湖进一步聚集,推动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双轮驱动发展。

本文总结了东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 - 2035年)获批后的发展方向,包括与周边城市协同构建都市圈、保障产业空间、城镇体系构建等,也介绍了松山湖相关规划以及松山湖和光明科学城之间的合作建设成果与展望,这些都体现了东莞在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下积极探索创新发展的道路。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86.html

(0)
Daniel AdelaDaniel Adela
上一篇 2025年1月23日
下一篇 2025年1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