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加大,生态环境变好,但部分地区野生动物下山采食庄稼,给农民造成经济损失这一现象。在2025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全国人大代表郑望春拟提交建议,在保护野生动物的同时避免对农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各地虽有保护措施提升了民众保护意识,但野生动物靠近人类生活区,在农作物成熟季造成严重破坏,尽管农民采取措施仍无法阻挡,郑望春建议国家和地方部门因地制宜出台措施,设置专人专岗进行科学人道的保护措施保障农民利益。
随着对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不断增强,生态环境状况日益好转。在一些地方,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少野生动物频繁下山,到村民的田地里采食庄稼。这一现象既给村民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也成为了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话题。
▲郑望春 图据汉源融媒
据悉,在2025年全国两会即将来临之时,全国人大代表、雅安汉源县永利彝族乡古路村党支部书记郑望春计划提交一份名为《关于有效保护好野生动物,避免对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建议》的提案。
郑望春提到,这些年来,各地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台了众多野生动物保护的措施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些努力有效地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法治意识,让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良好氛围。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人们在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让人类与大自然同呼吸、共命运,各类野生动物也得到了积极且有效的保护。
然而,在野生动物得到保护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部分野生动物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区域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出现了相互靠近的现象。在中高山区、丘陵地带以及林区周边,野生动物开始成群结队地向人口聚集的区域蔓延。这种情况严重干扰了农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每当农作物到了成熟或者半成熟的季节,就会频繁遭受成群野生动物大面积的破坏,像“野猪、猴子、野鸡、野山羊、野兔、刺猬”等动物的破坏行为尤为突出。尽管农民群众每天不辞辛劳,早出晚归,采用了各种各样诸如恐吓、驱赶之类的办法,但仍然难以有效地阻止野生动物对农作物的破坏。这一情况对农业产业的稳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保护野生动物意义重大,它不仅能够丰富生物的多样性,更是维护生态平衡、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基于此,郑望春打算提出建议,希望国家和地方的有关部门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出台有效的保护措施。可以设置专门的人员岗位,根据各个区域的实际需求,定期对那些受到野生动物侵扰的地区,采用专业的驱赶或者合理的威慑等既科学又人道的保护措施,切实保证农民群众的劳动能够有所收获,让他们的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正常,从而有效地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本文总结了随着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加强出现的新问题,即野生动物靠近人类生活区破坏农作物,给农民带来损失。全国人大代表郑望春拟在2025年两会提交建议,要求国家和地方部门采取措施,在保护野生动物的同时保障农民的利益,这一建议旨在平衡野生动物保护与农民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8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