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和中国走近:背后的利益考量 中欧走近:共同利益下的新趋势

在面临美国关税威胁等情况下,欧盟和中国关系的新变化。从之前欧盟对中国的看法,到现在双方走近的表现,如欧盟官员表达与中国有共同利益、中欧贸易合作的相关进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据环球时报消息,德国《明镜》周刊3月2日报道称,在同样遭受美国关税威胁之际,欧盟和中国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双方正在走近。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向《明镜》周刊透露,欧洲与中国“存在诸多共同利益”。

曾经,中国在布鲁塞尔眼中是全球经济的“坏孩子”。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去年7月提及中国时,使用了“更具侵略性的态度”以及“不公平的经济竞争”等表述。

不过,仅仅6个月之后,她就表示希望再次“培养和深化”与中国的关系。报道指出,在今年1月举办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冯德莱恩表示若有可能,将会扩大与中国互利的贸易和投资关系。

《明镜》周刊提到,过去4年里,在拜登政府的压力下,欧盟不断与中国产生冲突。然而,自从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对俄乌冲突持与欧洲不同的立场,并且用关税威胁欧盟之后,欧盟和中国的关系开始走近。

让德国媒体得出这样分析结论的证据是欧盟贸易专员访问北京的计划。此前,香港《南华早报》披露了这一消息,但欧盟与中方并未进行证实。《明镜》周刊1日称,已得到欧盟发言人的证实。

与此同时,身为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的朗格呼吁重新重视与中国的对话。他向《明镜》周刊表示:“我们与中国在气候保护和国际贸易方面有很多共同利益,我们不能忽视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市场。”

报道认为,中欧在贸易方面存在一些分歧并非是不可逾越的问题。例如,自去年秋季开始,欧洲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虽然谈判过程十分艰难,但双方也不是不能达成最终协议。

另外,根据德国《商报》日前的报道,朗格在冯德莱恩访问印度讨论经贸合作之后表示,欧盟与中国于2020年达成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或许会重新回到议程上”。《明镜》周刊称,中国汽车制造商打算在欧洲进行生产,欧盟工业界也希望和中国竞争对手建立合资企业,从而获取技术利益。报道引用朗格的话说:“如果能够确保在欧洲创造足够的附加值,我们就应该为这类合作扫除障碍。”

本文总结了在国际形势影响下,欧盟和中国关系的转变。从之前欧盟对中国的负面看法,到如今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双方关系的走近,如双方官员的表态、贸易合作的潜在发展等方面都体现出这种转变,这一转变或许将为中欧关系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8228.html

(0)
WonderfulWonder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3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