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那些事儿:病因、预防与精准治疗的秘密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胃癌发病数据,我国胃癌患者占全球的比例情况,接着引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侯英勇教授,对胃癌的诊断方法、不同类型、致病因素、预防建议、早诊早治以及精准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胃癌那些事儿:病因、预防与精准治疗的秘密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表明,在全国范围内,每年胃癌的发病人数已经超过了35万,这个数字使胃癌在所有的恶性肿瘤当中位列第5位。而且,我国的胃癌患者数量大约占据了全球胃癌患者总数的40%。胃癌到底和哪些因素存在关联呢?又是否存在预防的方法呢?胃癌会不会遗传呢?针对这些疑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的主任医师侯英勇教授将会进行详细的解答。

侯英勇教授指出:“胃癌是我们亚洲人群,特别是中国人高发的肿瘤之一。”当前,在明确诊断胃癌时,最简便同时也是最为经典的病理诊断方法就是HE切片染色方法。在患者被诊断出胃癌之后,临床上首要的治疗手段就是进行手术切除。如果是非常早期的胃癌,在内镜下就能够完成切除操作;而相对处于进展期的胃癌,则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来进行切除。

同样都是患了胃癌,为什么两个人的治疗方法会不一样呢?针对老百姓普遍关心的这个问题,侯英勇教授解释道,胃癌实际上包含着非常多的类型,例如上皮性肿瘤。与此同时,在胃里出现的恶性肿瘤还可能是淋巴瘤、胃肠间质瘤等其他类型的肿瘤,老百姓通常将这些都统称为胃癌。但是从学术的角度来讲,只有那些来源于上皮源性的肿瘤才能够被称为胃癌,像淋巴瘤以及恶性的胃肠间质瘤,它们分别属于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和间叶源性的肿瘤。此外,依据肿瘤基因组计划,胃癌又可以被划分为四大类型,比如与EB病毒相关的胃癌等。还有一些分型则需要经过检测之后才能够确定,包括是HER2扩增的,还是CLDN18.2表达的……不同的分型,将会指向不同的治疗方案。

那么胃癌的致病因素都有哪些呢?又有哪些预防的建议呢?

侯英勇教授表示,胃癌的致病因素相当复杂。炎症和感染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并且炎症和感染之间有时还会相互促进。例如,感染之后引发的炎症,就像前面提到的EB病毒感染,就和一些肿瘤的发生有着关联。从感染源的角度来看,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前,人们认为在胃里的高酸环境下,病原菌几乎不可能存活,但是幽门螺杆菌却能够在胃黏膜存活,并且引发炎症,最终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

除此之外,胃癌的发生还和基因突变相关,究竟是哪种基因造成了恶性转化,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这是全世界科学家都极为关注的问题。所以,部分肿瘤确实是具有遗传性的。

关于胃癌如何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及在早期会有哪些症状,侯英勇教授表示,很多肿瘤包括胃癌在最早期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它们就像悄无声息的“潜伏者”,当出现胃部不适、便血或者呕血等症状的时候,肿瘤往往已经发展到了进展期。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在达到一定年龄之后,要定期去做胃镜和肠镜检查。因为胃和肠的黏膜,整个消化道的黏膜铺开的面积非常大。它们就像是隐藏在我们身体内部的一排排管道,每天都在执行消化功能,如果有异常情况,在早期是非常难以发现的。”侯英勇教授呼吁,应该让胃肠镜等体检项目得到更广泛的普及,这样就能够尽早地将重大疾病的“苗头”筛选出来,把癌症的“火苗”掐灭在萌芽状态。

侯英勇教授同时还谈到,如今,一些早期的生物标志物也能够帮助患者早期发现疾病,从而获得早期治疗的机会。而一些生物标志物则被用于中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

“随着我们对疾病、对肿瘤、对基因的认识越来越精确,对于同样是胃癌的情况,由于不同的基因驱动,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如果是由HER2基因驱动的胃癌,就可以使用针对HER2的药物像‘导弹’一样去进行精准打击;如果是CLDN18.2驱动的,就使用相应的药物……”侯英勇教授谈到,大众日益关注的精准治疗,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治疗的效果、减少副作用,避免盲目用药。当然,精准治疗是有条件限制的,还需要不断地去探索,找到真正的“敌人”,然后有效地将其歼灭,这样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治疗。

本文总结了国家癌症中心关于胃癌发病的数据,阐述了侯英勇教授对胃癌的多方面解读,包括胃癌的类型、致病因素、预防措施、早诊早治以及精准治疗等内容,强调了胃癌防治的重要性以及精准治疗的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8123.html

(0)
WonderfulWonder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3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