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对绍兴这座江南古城的喜爱,从美食入手,讲述了不同地域的朋友在绍兴相聚品尝美食的场景,阐述了绍兴美食的特色、文化内涵,以及美食与绍兴文化的紧密联系,还提及了绍兴的黄酒,最后表达了对绍兴味道的怀念与绍兴朋友情义的珍视。
我钟情于一座江南古城,那便是绍兴。绍兴宛如一颗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静静闪耀,其深邃的文化底蕴如同宝藏,在岁月的磨砺下愈发熠熠生辉。这座古城就像一坛老酒,岁月不仅没有使其蒙尘,反而让它在岁月的褶皱里,散发出醇厚的芳香。这里还有那令人垂涎欲滴、香气四溢的美味佳肴,共同构成了绍兴独特的魅力。“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还乡。”对于游子来说,思乡之情最浓烈之处,往往体现在对故乡味道的深深眷恋。那舌尖上家乡菜肴的滋味,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种情怀。在品味和回忆这些美食的过程中,仿佛能看到故乡的山水、感受到故乡的人文风貌,那是一种深深植于内心深处的生活情趣。我从北京来到绍兴,与来自上海、苏州、南通、内蒙古等地的朋友相聚在绍兴的梧桐园。小姚家充满了欢声笑语,屋里弥漫着菜香与酒香。朋友小马深有感触地说,在外辛苦打拼的时候,最想念的就是家中厨房的烟火气息和家乡的味道。上海的朱大哥也提到,绍兴人重视家庭关系这一点,在江南地区是众所周知的。而此次团圆饭的掌勺大厨是小姚的三哥姚高云,他曾经的军旅生涯,让他练就了精湛的厨艺。他手中的铁锅翻炒的不仅仅是食材,更是他对绍兴味道的深厚情感。绍兴人的生活充满了智慧,他们享受着恬静的生活。每天清晨,他们会抓紧时间去购买最新鲜的鱼虾蟹肉,只为了让这些新鲜食材能及时出现在自家的餐桌上。绍兴菜的口味清淡,崇尚自然,虾蟹和鸡鸭是常见的食材。烹饪时讲究保持食材的鲜美清淡,原汁原味。餐桌上的豉蒸蛏子、糟熘虾仁等海鲜菜肴,受到了朋友们和小沈全家人的喜爱,翟先生也对这些菜肴赞不绝口。绍兴菜深深扎根于乡情的沃土之中,与绍兴文化相伴相生,独具江南风味,并且有着绍兴名士文化、黄酒文化等独特的印记。在绍兴人的灶台上,梅干菜烧肉总是散发着独特的香味。梅干菜烧肉将梅干菜的咸香和猪肉的鲜美完美融合,色泽枣红,口感香酥绵糯,鲜咸合一,看似平常却有独特之处,这里面融入了绍兴人的念想和乡情。老三鲜作为绍兴的传统名菜,是百姓的最爱,它寓意着吉祥如意,是民间“十碗头”和绍兴人年夜饭中的必备珍品菜肴。据说,早在西周时期就有腌制腊肉的做法,不过有明确史料记载是在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中。腌制腊味在绍兴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千年。在绍兴的大街小巷、山乡农村,处处都能看到家家户户的屋前廊下挂满了酱腌制品。经过煦日霜气的洗礼后,香气弥漫。酱鳊鱼、酱排骨和腊肠是绍兴酱腌风味中的招牌菜。小姚的夫人彩丽告诉我,这道菜是家族中奶奶、婆婆、妈妈几代人厨艺的传承。制作酱鳊鱼时,先将鳊鱼用食盐抹匀六小时,再用茴香、桂皮、白芷加黄酒、酱油熬煮成汁水并自然冷却,然后把鱼放入料汤中,加入葱结、姜片腌制一天半左右,最后挂晾风干,蒸熟就可以食用,味道十分鲜美。提到绍兴的美味佳肴,就不得不说绍兴的黄酒。去年春天,我到绍兴采风,还特意参观了黄酒小镇。热情的绍兴朋友小夏向我讲述了绍兴黄酒的悠久历史、酿制方法以及女儿红的故事,这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在我眼中,绍兴的美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仅体现在鲁迅笔下充满智慧的老房子里,也体现在兰亭那穿越深邃历史长河的曲水流觞之中;不仅仅是月色霓裳下运河上璀璨的灯光,也不仅仅是陆游留在斑驳墙上被岁月风化的词作;还有午后那条深深的石板路古巷,以及在河边乌篷船的摇橹声中,就着家常小菜,抿一口黄酒、吃一碟茴香豆的惬意。在冬日里,热气腾腾的厨房中,当有客人前来拜访时,热情好客的绍兴人送上一壶温烫的花雕酒,那一口下肚,沁人心脾的感觉成为难忘的记忆。绍兴人用真心和热情去烹饪每一道菜肴,这种态度体现出他们对食物珍惜的虔诚心态。只有真正用舌尖品尝过,用心灵领略过的人,才能懂得那地道的绍兴味道。春暖花开之时,梧桐园团圆饭的余香仿佛还在鼻尖萦绕。绍兴朋友打来的电话,那温馨的问候如同春风拂面,我似乎又闻到了灶台前飘来的香气,浓浓的情义在心中萦绕,绍兴的味道久久在心中回味。
本文通过描述绍兴美食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人情等方面,展现了绍兴独特的魅力。从不同的美食如梅干菜烧肉、老三鲜等阐述其文化内涵,还提及绍兴的黄酒文化,通过与朋友相聚的场景体现绍兴人对家庭关系的重视,表达了作者对绍兴味道难以忘怀的怀念之情以及对绍兴朋友情义的珍视。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8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