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苏庄三里社区的情况,该社区由村转居后面临诸多问题,于是提出“六邻”党组织工作法,涵盖党建聚邻、治理安邻等六个方面,并且还有“好邻居”志愿服务矩阵等,众多专家肯定了这一工作法的积极意义。
工人日报 - 中工网记者陶稳报道,北师大良乡附中初中部有着课桌椅20多年未曾更换的情况。不过,在社区的号召之下,辖区企业伸出援手,捐赠了价值75万元的1500套桌椅。还有贫困老人家中堆满废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社区不但安排人员上门劝导清理,还为老人募捐资金装修房屋。近期,北京市房山区西潞街道苏庄三里社区举办了“六邻”党组织工作法研讨会,诸多大小事情生动地展示出该工作法在社区工作里所取得的成果。
苏庄三里社区在2009年由村转居,下面管辖着7个自然小区,常住人口接近7000人。在一段时间里,社区两委干部面临着设施陈旧、物业管理水平低、资金和人员缺乏、接诉即办单量居高不下等现实问题。基层工作和民众的生活满意度以及幸福感息息相关。为了化解这些难题,苏庄三里社区把西潞街道“好邻居”协同治理党建品牌与社区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六邻”党组织工作法,以推动精细化管理和协作治理。
“六邻”党组织工作法具体包含党建聚邻、治理安邻、文化润邻、服务助邻、亲情暖邻、和谐睦邻这几个方面,关系到居民生活的各个角落。苏庄三里社区党委书记邵雪松称,党建聚邻就是把党组织的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社区党组织通过定期召开党建协调委员会,激发产业联盟、物业联盟、企业商户等治理主体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服务社区群众。
治理安邻主要依靠“网格精细化管理”达成社区治理的全面覆盖。为此,苏庄三里社区创建了“育网式”工作法。一方面将网格作为社区治理的基本单元,另一方面培育网格中的党员协助干部成为楼门长、网格员等骨干力量。他们通过包楼包单元、建立微信群、串门走访等方式,实时掌握居民的信息和需求。另外,社区还成立了北京市第一家社区级文联,汇聚文艺人才编创歌曲、诗词,每年开展文艺宣教活动百余场,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营造和谐的邻里氛围。
在“服务助邻”方面,社区会定期开展“好邻居”“文明楼门”等评选活动并颁发荣誉。在亲情暖邻方面,通过“同坐板凳结对帮扶”的方式,干部亲手编织红围巾送给独居老人,为困难家庭提供申请公租房、大病救助、就业信息等服务,让社区充满更多的人情味。
和谐的氛围是社区安定的重要保障。为了实现和谐睦邻,社区党委在事前议事协商和事后矛盾调处这两个方面发力,减少和化解矛盾冲突。2023年,社区内的4个小区通过充分协商议事,把事情解释清楚,在合理调高物业费的同时顺利选聘新的物业公司,有效地解决了物业管理水平低的顽固问题。
据记者了解,为了发挥居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苏庄三里社区构建了由12支小分队、200多人组成的“好邻居”志愿服务矩阵。像“螺丝钉”“泥瓦匠”“老司法”“巧裁缝”“剪爱”等小分队,涵盖了义务维修、普法宣传、爱心缝纫、免费理发等志愿服务项目,使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和安心。此外,社区还调动基层人民调解员、管片民警、法官工作站法官、检察服务e站的检察官以及信访办和司法所退休老干部的积极性,组成专业的矛盾纠纷调处队伍,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效率。
全国党建研究会副秘书长赵湘江、中央党校教授贾华强、国广智库主任张海亮等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他们表示,苏庄三里社区的“六邻”党组织工作法不但激发了党员队伍的活力与创造力,还让居民充分参与其中,表达意见、参与决策、共同解决社区问题。这体现了社区协同共治的理念,有助于增强居民间的情感联系,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氛围,在此过程中,社区的容貌得以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得到提升。
苏庄三里社区面临诸多问题后提出“六邻”党组织工作法,从党建聚邻到和谐睦邻等多方面开展工作,同时构建志愿服务矩阵、矛盾纠纷调处队伍等,这一工作法激发党员活力、让居民参与治理,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改善社容社貌,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7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