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庸古城看古城古镇的同质化与差异化发展,盘活古城古镇:找准定位,突破困境

古城古镇在旅游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如大庸古城投资巨大却亏损严重等现象。同时指出了古城古镇批量涌现的原因,以及存在千镇一面的同质化问题。最后提出了盘活古城古镇的办法,如找准定位、打造差异化优势、采用“产业+小镇”模式等内容。

专业人士指出,若期望让那些“沉睡”的古城古镇重新焕发生机,关键在于精准定位市场。要深入地发掘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民俗传统,凭借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构建具有高辨识度的旅游产品。

从大庸古城看古城古镇的同质化与差异化发展,盘活古城古镇:找准定位,突破困境大庸古城东门,城门上的红灯笼已残破褪色。澎湃新闻记者 唐莹莹 资料图

近期,湖南张家界的大庸古城受到公众广泛关注。数据表明,该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然而运营3年多累计亏损超5亿元,去年上半年仅有约2300人购票,日均购票人数不足20人。在社交平台上,网友们给出了“荒凉”“冷清”“商家比游客多”等评价。

小桥流水、轻舟画舫、粉墙黛瓦……随着“国潮风”的兴起,古城古镇成为游客钟爱的旅游目的地。为抓住这个文旅风口,许多地方纷纷挖掘文化资源、投资建设仿古项目。但很多项目大张旗鼓地开始后,不少成了烂尾工程,或者因为同质化严重、运营管理不善等,建成后沦为“空城”。

不少“古城古镇”接连陷入困境。

记者了解到,大庸古城位于张家界市中心区域,是张家界单体投资最大的城市旅游文化项目,2016年6月破土动工,历时6年完工。但据报道,2024年9月,张家界大庸古城发展有限公司被法院裁定进入重整程序。

早在10多年前,中国古城与文化研究院院长林鹏就曾指出,我国共有2800多座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古城镇。现阶段这个数量可能更多。和大庸古城一样,不少古城古镇正面临经营困境甚至已经倒闭。例如,陕西蓝田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开业仅4年就因客流稀少而被拆除;成都龙潭水乡“门可罗雀”,附近村民甚至在空地上开荒种菜。

济南宋风古城投资40亿元,按照国家5A级景区建设标准建设,自2019年开工以来备受瞩目,2020年还被列为山东省“明星项目”。根据规划,该项目建成两年后将实现年接待游客量500万人次以上。但据报道,5年多过去了,一期工程都尚未完工,园区内杂草丛生、一片荒芜。

古城古镇为何批量涌现呢?北京旅游学会理事刘思敏告诉记者,曾经历史文化游局限于参观文物和名胜古迹。平遥古城、凤凰古城、周庄古镇、乌镇等古城古镇率先营造并再现了古典生活场景,让游客更有沉浸感,契合了“体验消费”的新风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引得不少地方竞相效仿。

刘思敏还表示,“2016年住建部等部委鼓励各地培育特色小镇,一些地区不顾自身情况跟风上马,很多缺乏经验的地产商也想分一杯羹。”记者发现,2018年,国家发改委对全国特色小镇进行测评,419个“问题小镇”被淘汰整改,其中许多是以仿古为特色的小镇。

千镇一面让人审美疲劳。

北京的宋宁是历史爱好者,每次出差都会顺便逛逛当地的古镇感受风土人情。但这几年,她渐渐开始“审美疲劳”:粗糙的仿古景观大同小异,一条石板路两边挤满了商铺,臭豆腐、大鱿鱼、竹筒奶茶是标配,“想你的风”到处乱吹……宋宁觉得,比起古镇,这些地方更像是夜市和商业街。

正在读大学的关靓也有同感。几年前,关靓和家人在西安大唐不夜城观看了“不倒翁”的演出,觉得非常新颖。后来,她发现家乡所在省份也建起了好几个“不夜城”,推出了类似“不倒翁”表演。“不仅商铺和小吃千篇一律,就连演出都玩‘连连看’。”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4中国古镇旅游发展报告》显示,有51.3%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古镇之间有一些相似,有38.5%的受访者感觉古镇都很相似,缺乏独特之处。

“公众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水平不断提升,对旅游产品的要求自然也更高。当下,很多古城古镇项目缺乏历史底蕴支撑,加之定位不清晰,运营方经验不足,跟风效仿不断,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游客自然不买账。”北京联合大学在线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彦峰向记者表示。

旅游是一种口碑经济,在互联网时代更是如此。事实证明,一座古城如果缺少内核、盲目模仿,哪怕当地宣传得再卖力,网上的分享和吐槽都会直抵游客——前人踩过的坑,后来者大概率不会再踩。多位受访者表示,古城古镇要想发展好,迫切需要塑造自身的差异化优势。

找准定位,打造差异化优势。

在刘思敏看来,目前比较有生命力的古城古镇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历史遗留型古城,如平遥古城、宏村古镇等,这些地方历史遗存丰厚,古城风貌保存良好;另一类可称为“人造型主题公园式古城”,例如乌镇二期、古北水镇等,一些位于市区的仿古街区也可归入此列,它们一般地理位置优越、产品形态丰富,虽然观光价值并不高,但很适合短途休闲度假。

“很多项目走的是第二条路线,就此而言,选址非常重要。”刘思敏认为,一些古城古镇地处偏远,既不在大城市周边,也不在重要经济带范围内,交通不便让游客出行动力不足。

若想盘活“沉睡”的古城古镇,刘思敏认为,仅靠当地的资本和管理能力可能不够,应考虑引入外部资金,以及更成熟的策划团队和高水平的运维团队,找准古城古镇的市场定位,深入挖掘当地自然资源和民俗传统,依据独有的文化符号,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旅游产品。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邓智团表示,可采用“产业 +小镇”的模式为古城古镇“造血”。他举例称,乌镇以产业思维来运营古镇,引入乌镇戏剧节、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前沿新颖的大IP,为景区注入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业内人士表示,古城古镇的发展应当“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立足文化根基,打造特色品牌,另一方面要用好新技术,培育新产业,解锁新玩法,不断丰富游客体验。唯有如此,才能既不失本色,又焕发活力,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本文总结了古城古镇在旅游发展中的现状,包括面临的亏损、倒闭、烂尾等困境,以及千镇一面的同质化问题。分析了古城古镇批量涌现的原因。最后强调要从找准定位、引入外部资源、采用“产业+小镇”模式、“两条腿走路”等方面来打造差异化优势,从而盘活古城古镇,让其在旅游市场中更好地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7980.html

(0)
WonderfulWonder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2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