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交警一则魔性反酒驾视频在网上走红的情况,该视频具有独特的风格,引得众多网友发笑并被众多媒体转发点赞。随后各地交管部门纷纷翻拍类似视频,专家对此现象也表达了积极的看法。
“啤酒……高档的啤酒……喝酒……车子……不开……”近期,新疆交警有一则反酒驾视频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在视频里,仅仅是两个字的台词,还有那两条不断跳动的眉毛,再加上拖长的尾音以及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语调,这一系列元素组合起来,让无数网友笑得根本停不下来。这个视频甚至还引发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的转发和点赞。不少人都称这是“史上最洗脑的交警宣传”,网友们对这个视频最常问的问题就是:“这条视频传到哪里了?”
3月2日,上游新闻(报料邮箱baoliaosy@163.com)的记者经过调查发现,全国各地的交警都开始纷纷翻拍这个视频。全国多地交管部门的短视频账号都发布了类似的宣传视频,网友们看过之后纷纷大呼“上头”“看了停不下来”。对于这种现象,专家表示,各地交管部门通过二次创作的方式来传播,能够让“拒绝酒驾”这个理念更加深入到大众的心中。
这是东北本溪交警拍摄的宣传视频截图。
新疆交警的魔性宣传视频成功爆火出圈。
2月26日,新疆交警在某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条以“喝酒不开车”为主题的普法视频。在视频当中,一名交警先是拿出一瓶啤酒,然后很“撩人”地跟大家比划着,并且用新疆当地特有的拖长尾音、魔性十足的腔调说出“啤酒……高档的啤酒……喝酒……车子……不开……”这样的台词。
新疆交警的配文是,听“生姜”人(外地网友对新疆网友的昵称)劝:喝酒不开车。这条宣传“喝酒不开车”的短视频引发了广泛的转发和讨论。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点赞量就达到了62万,还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的官方账号转发,从而引发了更大范围的传播和点赞。截至3月2日11时,这个视频的热度依然没有减退,点赞量接近120万,转发量超过140万,留言将近45万条。
“看一遍视频下来,满脑子就只记得两个字、两个字的台词和那两条跳个不停的眉毛了。”上游新闻的记者在留言区看到,网友们都纷纷为这种创意科普视频点赞。“道理虽然简单,但是演绎得特别生动有趣,要表达的意思全都传达出来了,让人印象特别深刻。”
3月2日,细心的网友发现,新疆交警的魔性宣传又有新内容了。“高档的改装车……声音大大的……快快地开……撞……”“玫瑰金,送。”很明显,这一次新疆交警是在劝广大网友不要飙车炸街。看过视频的网友表示:“‘馕言文’宣传真的让人很难拒绝。”
这是新疆交警推出新的普法视频截图。
全国各地交警掀起超级模仿秀。
新疆交警的这条普法宣传视频,不仅仅在网络上传播得很广,而且还引发了全国各地交管部门的翻拍热潮。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全国已经有十多个省级行政区的交管部门对新疆的“反酒驾视频”进行了改编。其中包括山东临沂市公安局、辽宁本溪市交警支队、甘肃陇南文县公安局、陕西榆林府谷县交警大队、山西高平市公安局、湖北黄石阳新县公安局、江西赣州会昌县交警大队、云南迪庆州交警支队、贵州毕节织金县公安局等单位。
点开这些模仿视频,记者发现,模仿视频的背景音乐和视频脚本都是差不多的,都是将“酒水”“喝酒”“车子”“不开”等关键词串联起来。不同的地方在于,各地交警在模仿的时候,都融入了本土元素,把新疆的“馕言文”变成了本地的方言。例如本溪交警在模仿的时候,直接把“啤酒”换成了“大绿棒子”,车子换成了“轿子”,另外本溪交警还自己加戏,特别提到了“电驴子、三驴蹦子”。对此,有网友表示“那句大绿棒子,让我大半夜笑喷了”。还有网友表示,本溪交警满嘴“大碴子味”,特别亲切。
这是贵州毕节织金交警拍摄视频的截图。
3月1日,重庆巴南交巡警也发布了一条“高仿视频”,视频里交巡警说着一口重庆方言,让重庆网友直呼:“我们重庆话简直不摆了。”3月2日,巴南交巡警支队综合大队副大队长李星对上游新闻记者表示:“最近酒驾有点多,所以参与模仿。主要还是想借此机会宣传酒后不开车,另外也展示一下巴南交警可爱的一面。”
在李星看来,酒驾治理是长期的重点工作,新疆交警魔性反酒驾宣传成为了网络热点事件,热度非常高,已经形成了广泛的传播基础。“我们借势翻拍,直接利用已有的流量热度,能够快速地触达更多的受众,尤其是本地受众。”李星说,这既是对全国性交通安全宣传政策的响应,也能够形成跨区域联动效应,凸显执法部门对酒驾“零容忍”的统一态度。另外,模仿效应能够通过重复强化公众对“反酒驾”主题的印象。巴南翻拍的版本结合了重庆方言、本地文化元素,既保留了原视频的核心信息,又增加了亲切感,更容易引发重庆本地受众的共鸣。
专家:这个热点蹭得好。
中国记协特邀理事、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蔡敏对上游新闻记者表示,新疆交警推出的反酒驾宣传视频,创新了公益及公共安全领域的传播范式。相较于传统以法律条文警示为主的威慑式宣传,以及类似“吸烟有害健康”这种单一告诫模式,这种新的传播方式更加接地气、更加生动鲜活,也更容易让受众在不经意间认可和接受。
他认为,这类视频之所以能够引发全国性的模仿风潮,可以看作是榜样的力量,本质上体现了示范效应的扩散机制。一方面,各地交警在借鉴过程中融入各地方言、民俗等本土化元素,有效提升了传播的贴近性;另一方面,地域文化差异导致受众对异地宣传内容更多持猎奇心态,而本土化改编后的版本因文化语境契合度更高,在信息接受度、情感共鸣度及传播渗透力层面具有显著优势。
“这个热点蹭得好!”针对各地交管部门的翻拍现象,蔡敏认为,这些行为本质上属于网上常说的蹭热点行为,但这类蹭热点行为是以提升公共服务效能为核心诉求的,不存在个体或部门的私利动机。通过流量聚合实现宣传范围的多级扩散,本质上是公共议题的协同传播。而且在蹭热点的过程中,各地并非简单复制内容,而是通过二次创作构建分众化传播体系,使“拒绝酒驾”的核心信息在不同地域文化土壤中实现适应性生长。这种兼具统一性和差异化的传播策略,值得肯定和点赞。
新疆交警的魔性反酒驾视频走红网络,各地交管部门纷纷翻拍,这种现象不仅让“拒绝酒驾”的理念更深入人心,而且各地在翻拍时融入本土元素进行二次创作,专家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传播策略,既提升了公共服务效能,又构建了分众化传播体系。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7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