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在华东政法大学召开的当代中国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防治学术研讨会相关内容,包括中国少年保护和司法制度体系的发展现状、新书首发以及我国在这方面探索出的独特经验等。
3月1日,一场备受瞩目的当代中国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防治学术研讨会于华东政法大学盛大召开。
在这次研讨会上,众多与会专家达成共识:中国的少年保护和少年司法制度体系已经初步构建成型。当下,正朝着建设与完善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少年保护和司法体系稳步迈进。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这方面实践积累的丰富经验与做法,在诸多方面已经走在了许多国家的前列,哪怕是一些先进的发达国家也不例外。
华东政法大学在青少年保护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它是《上海市青少年保护条例》的发起与起草单位之一。回溯往昔,时任青少年犯罪研究所所长的徐建(右二)积极参与了《条例》的修改定稿工作。
就在同一天,一部洋洋洒洒80余万言的著作——《中国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防治四十年》重磅首发。这部新书的作者是现年91岁的华东政法大学功勋教授、青少年犯罪研究所首任所长徐建教授。回首历史,1980年共青团中央召开的全国青少年保护法座谈会意义非凡,它首次将少年保护和少年司法制度这一重要课题提上了全国研讨的日程。随后,1984年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建立起第一个少年法庭,这一举措正式开启了中国现代少年保护和少年司法制度的伟大征程。
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也见证着这一系列的发展进程。
历经40年的风雨兼程,从最初的实践改革、单一制度的探索,到全局层面的研讨、理论的不断提升,再到立法方面的推进与突破,这一发展历程无论是规模、力度还是深度,在世界少年司法和少年保护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已然成为一部多方面体现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儿童宪法式部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拥有完整的体系和丰富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更是专门设立了未成年人特殊程序专章。
新书发布之时,徐建教授与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会长贾宇,中国犯罪学会会长万春,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敬大力,校党委书记郭为禄,校长叶青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发现,我国现行的少年司法制度已经探索出一批别具一格的做法与经验。例如在少年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的“审教结合、寓教于审”,还有“独立建制的未成年人检察”“少年司法一条龙”“社会帮教一条龙”以及“少年保护和犯罪预防的综合治理”等。这些做法既符合时代理念,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交谊楼也与这些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会长、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贾宇等出席会议并致辞。
本文总结了3月1日华东政法大学召开的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防治学术研讨会的相关成果,包括中国少年保护和司法制度体系的发展成就、《中国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防治四十年》新书首发以及我国在少年司法制度方面探索出的独特经验等,展示了我国在青少年保护与司法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7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