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为扎实推进工会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三年行动,于2月26日出台《2025年度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十条措施》(简称《措施》)的相关情况,包括这些措施在思想引领、建会入会、维权服务、劳动安全、利益诉求等多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在深化关爱行动、强化技能培训、营造社会氛围、优化服务平台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据西宁晚报消息,2月26日,记者从青海省总工会得知,为稳步推进工会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三年服务行动,省总工会推出了名为《2025年度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十条措施》(以下简称为《措施》)的一揽子计划,其目的在于精心编织一张全方位的维权服务保障网络。
《措施》重点围绕多个关键领域展开穿透式调研,像思想引领、建会入会、维权服务、劳动安全以及利益诉求等方面,这一系列的调研工作为强化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维权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思想引领方面,将深化“青海工人大思政课”,具体的做法是在工会驿站、司机之家建设便利型阅读站点,并且赠送多达3万张的电子阅读卡,通过这样的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到新就业形态劳动群体当中。在建会入会方面,深入推进此项工作,目标是做到应建尽建、应入尽入,确保新入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实名制动态比例达到85%以上。另外,还要提升重点区域200个工会驿站的服务功能,规范高速公路和国道、省道沿线“司机之家”的建设,从而优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作环境。
当谈到深化关爱行动时,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实施一系列充满关怀的项目。例如“暖新保”,为他们提供免费体检、“两癌”筛查、“爱心早餐”“工会夏令营”“工会爱心互献”以及疗休养等关心关爱项目,这些项目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同时,建立健全协商恳谈机制,针对涉及劳动权益的制度规则和算法等开展协商协调工作,致力于推动和谐劳动关系的创建。推动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劳动规则公示指引、劳动合同和书面协议订立指引,深化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依托重点工会驿站建设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劳动争议调解、法律援助工作站,进一步拓展法律服务渠道。
除此之外,在强化技能培训方面也有诸多举措。坚持以赛促训、以赛促学的原则,按照不同领域分别推动举办拉面、快递、货车司机、网约配送、数据标注、家政、护理护工等行业职工技能竞赛,其目的在于着力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技能素质。联合开展“最美快递员”“最美生态管护员”“最美交通人”等选树活动,深入挖掘并广泛宣传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先进事迹,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优化“青工之家”APP的功能模块,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工会驿站、困难帮扶、法律援助、就业信息等普惠服务,并且在“12351”服务热线中心专门设立心理咨询与法律咨询专线,以便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本文总结了青海省总工会出台的十条措施,这些措施涵盖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诸多方面,从思想引领到建会入会,从维权服务到劳动安全、利益诉求,从深化关爱行动到技能培训、社会氛围营造以及服务平台优化等。这些措施全方位地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织密了维权服务保障网,体现了总工会对这一群体的重视与关怀。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7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