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馆新举措:聚焦青少年与教师的科学发展,上海科技馆新计划:青少年成长与科学教育新布局

上海科技馆发布青少年成长梯度计划,包括“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和“科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计划”,并介绍了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对于科学教育等多方面的观点,以及科技馆的相关活动和未来规划等内容。

据新华社上海3月1日消息(记者陈爱平),上海科技馆近期推出了青少年成长梯度计划,其中涵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以及“科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计划”这两大重要板块。“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针对不同年龄、年级的少年儿童精心打造出各有侧重的科学教育项目;而“科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计划”则把重点放在提升中小学科学教师的业务能力上。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表示:“如今科技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我们必须要善于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尽可能地拓宽科学教育所覆盖的范围,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魅力,从而对科学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针对不同的孩子,我们也要提供系统性、多层次并且个性化的教育,这样一来,那些对科学研究有志向的孩子就能够形成伴随一生的志趣。”

在近几年间,倪闽景一直将目光聚焦在青少年科学教育、拔尖人才培养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科学教育的影响等诸多方面。

在倪闽景的观点里,当前人工智能教育要想全面推广开来,还面临着不少的问题。例如教育资源比较分散,没有形成集中有效的体系;课程内容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显得滞后;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并且与产业需求相互脱节等。经过细致深入的调研之后,在今年他依旧为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能够高质量地落地而积极建言献策。

上海科技馆新举措:聚焦青少年与教师的科学发展,上海科技馆新计划:青少年成长与科学教育新布局

2月27日,在上海市闵行区田园外语实验小学(金都校区)举办了“鲸”彩世界——一平米博物馆·长须鲸馆开馆特别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倪闽景向学生们介绍了“鲸鱼不是鱼”等有趣的科学知识。(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倪闽景认为:“人工智能并不能完全取代人类的大脑。我们必须要让孩子们明白,人工智能这类技术仅仅只是一种发现的工具,而发明创造的根源在于自身的兴趣以及为了这个兴趣愿意投入精力的决心。”他觉得,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既要有精通科学知识的老师,也要有懂得教育的科普工作者。而且还需要创造机会,让高科技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能够与中小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接触,这样就能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之中树立起“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伟大志向。

到2025年的时候,上海科技馆将会推出13项针对青少年培育类、赛事类的项目,同时还有6项教师培训项目。上海科技馆馆长视频号“馆长和他的实验朋友们”一直保持着每日更新的频率。在这些科普视频里,倪闽景和中小学师生一起完成了“火柴小火箭”“筷子提米”等一个个充满趣味的科学实验。

上海科技馆新举措:聚焦青少年与教师的科学发展,上海科技馆新计划:青少年成长与科学教育新布局

2024年12月31日,在上海科技馆举办的“科学新年大会”上,倪闽景(左)为观众们呈现了有趣的科学实验。(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倪闽景坦诚地说,要想提升科学教育的整体水平,仍然需要推动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比如说,不同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作,将各方的资源有效地联动起来,这样就能够让孩子们在更多的场合去探索科学知识,树立起科学精神。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达成共识,那就是科学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高科技方面的教育,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科学教育的元素。

倪闽景最后表示:“上海科技馆将会持续地打造科学教育的大平台,联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去点燃更多青少年心中的‘科创之梦’。我自己也会继续认真履行职责,为科学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新华网)

本文总结了上海科技馆的青少年成长梯度计划,介绍了倪闽景在科学教育方面的理念和关注重点,包括他对人工智能教育推广问题的看法、科技馆的相关活动和未来规划,强调了提升科学教育整体水平需要多方努力以及科学教育元素的广泛性等内容。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7429.html

(0)
东海凝丝东海凝丝
上一篇 2025年3月2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