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水供港60年:安远的坚守与发展,东江水供港60周年,安远的生态与情谊担当

东江水供港60周年的历程中,作为东江源头县之一的安远县在保护水源、发展经济以及加深赣港情谊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包括安远县在保护生态方面的各种举措,如护林员的坚守、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体系等,还介绍了其在发展绿色产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的情况,以及赣港两地因东江水而结下的深厚情谊。

中新网江西安远3月1日电,有这样一个问题引人深思:在东江水供港60周年之际,源头县安远是怎样做到让水常清山常绿的呢?这背后有着许多故事。

作者刘力鑫提到,江西有句民谣“江西九十九条河,只有一条通博罗”,这里所说的河便是东江源头的河流。赣州,作为江西的一部分,是东江的发源地。那清澈的水从赣南的青山翠谷缓缓流下,一路朝南奔向广东,汇聚成东江,而后通过东深供水工程流入香港,滋润着香港的民众。

回溯到1963年,香港遭遇了极为罕见且严重的干旱。为了缓解香港淡水资源极度匮乏的状况,1965年3月1日,东深供水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东江水供港的历史就此开启,东江源头的赣南民众也因此与粤港居民紧密相连。

时光来到2025年3月1日,这是东江水供港60周年的日子。在东江源头县之一的赣州市安远县举办的东江水供港60周年东江源头公益行活动上,香港水务署署长黄恩诺在视频致辞中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他说“吃水不忘挖井人,饮水不忘护源人”,非常感谢安远兄弟姐妹对香港的贡献。黄恩诺还提到:“作为东江发源地之一,安远人民数十年来始终坚持封山育林、治理水土,秉持着‘宁可放弃金山银山,也要守住绿水青山’的担当,为下游包括香港在内的几千万同胞筑牢了生态屏障。”

那这60年来,安远县到底是如何承担起“一定要保护好东江源头水”的责任,让东江源的水一直清澈、山一直常绿的呢?

东江水供港60年:安远的坚守与发展,东江水供港60周年,安远的生态与情谊担当

图为3月1日,江西赣州安远县,“同饮东江水·共护东江源”东江水供港60周年东江源头公益行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刘力鑫 摄

一、保护生态守护源头:打好“青山绿水”保卫战

2月的最后一天,一个香港高中公民科学生内地考察团来到安远县三百山开展研学活动。在三百山的护源石旁,导游详细讲述了东江源三百山与香港饮用水源背后的故事。团员李佩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觉得三百山的景色清幽秀美,到处都是绿树成荫,她还品尝了东江源头水,感觉味道十分清甜,并且她认为安远人民保护饮用水源地保护得非常好,也特别辛苦。

安远县委书记、二级巡视员杨有谷表示,60年来,东江源头人民靠山却不吃山,一直将保护好源头当作自己的责任。护水首先要护林,为了保护水源,安远县把水源区域林场划定为重点保护区域。

安远县三百山护林员龚隆寿从1979年就开始从事护林工作。他回忆起刚开始巡山的时候,感觉山路仿佛没有尽头,每天都要走几十公里山路,一天下来脚上全是水泡。四十多年来,他与草木为友,和青山作伴,累计巡山超12万公里,穿坏了100多双鞋,他的足迹遍布40多万亩山林。

如今,安远县已经建立起了覆盖全县东江流域的“河长制”“林长制”体系,并且组建了一支600多人的专职护林员队伍,对源区山林进行常态化巡护。

赣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克坚表示,赣州一直在持续强化东江源头保护,积极推动赣粤两省签订四轮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坚决采用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保障一江清水永远向南流淌。其中,作为东江源头县的安远先后关闭了160多家企业,拒绝了340多个投资项目。

东江水供港60年:安远的坚守与发展,东江水供港60周年,安远的生态与情谊担当

图为2024年4月8日,航拍丰水期的安远县三百山“东江第一瀑”,一泓清水从山顶落下。安远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记者了解到,为了涵养水源确保东江水质达标,安远县在东江源区域持续推行“三禁、三停、三转”生态保护制度,也就是禁伐、禁渔、禁采;停批污染项目、关停污染企业、叫停污染行为;低产林转产、资源消耗型企业转型、粗放式生产方式转变,持续打好“青山绿水”保卫战。

杨有谷还说:“作为欠发达地区,我们在财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每年仍然拿出专项资金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前后投入资金130多亿元,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我们积极争取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资金共5.7亿元,并且全部用于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先后实施了58个环保项目,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7.69万亩,造林绿化20.6万亩。”

如今的三百山,森林覆盖率高达98%,到处绿树葱茏,清水流淌,生态环境十分优越。东江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并且常年保持在国家标准Ⅱ类以上,有力地保障了粤港地区的水源安全。

二、加快打通“两山”转换通道: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安远县面临着一个必须要解决的挑战,那就是既要持续为粤港地区人民提供一泓清水,又要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安远县委书记杨有谷表示:“绿色生态是我们安远最大的优势,安远将坚持‘融入湾区发展,精雕东江翡翠’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努力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安远县重点发展饮用水、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绿色产业”,大力发展以三百山5A级景区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业,努力使安远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后花园”“水缸子”“果园子”“菜篮子”等。

今年春节假期,位于三百山脚下的咀下村“客且留下”乡村旅游点人气爆棚。熙熙攘攘的游客穿梭在青山绿水之间,有的品尝客家美食,有的欣赏民俗表演,到处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咀下村村党支部书记黄松说:“我们目前仅有60张床位,节假日至少要提前15天才能预订成功。我们打算再建设9栋民宿,以满足游客需求。”2024年,得益于旅游产业的发展,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00余万元。

在绿色发展的推动下,安远县生态旅游蓬勃发展。2024年,安远县接待国内外游客1237.08万人次,同比增长22.0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0.96亿元,同比增长21.07%。脐橙、百香果等特色生态农业既美化了山川,又让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生态红利不断释放,绿色安远正焕发出无限生机。

三、因水结谊:赣港情更深

走进位于安远县城北工业区的赣州联丰包装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可以看到经过切、冲、质检、包装等多道工艺后,一本本图书从生产线上生产出来。据悉,该公司是外商独资企业,由香港居民林淑权女士投资建立。该公司总经理张松竹告诉记者,2017年至今,公司已经为安远县带来税收7500万元,还能提供400多个就业岗位。

赣州联丰包装有限责任公司是香港同胞探源护源、支持安远县发展的一个真实写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香港社团、香港同胞来到安远县探寻源头,并开展了一系列合作和援助活动。由港深社团出资建造的思源亭、由赣粤港三地共同出资铸就的思源宝鼎、由香港同胞援建的一座座学校等,这些都见证了香港同胞的感恩与祝福。

东江水供港60年:安远的坚守与发展,东江水供港60周年,安远的生态与情谊担当

图为2月28日,航拍三百山上的思源宝鼎。思源宝鼎于2007年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时所建,寓意着赣粤港三地人民同心护源、因水结缘的情谊。刘力鑫 摄

三百山是全国首批保护母亲河生态教育示范基地,也是“饮水思源·香港青少年国民教育基地”。

2024年8月,“探源东江水·厚植家国情”香港青年研学团在安远县开展参访交流活动;当年10月,2024 - 2025学年香港高中公民科学生内地考察首发团一行在东江源头三百山实地考察。

60年来,东江水不仅滋养了香港的繁荣,还架起了赣港两地人民心灵的桥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安远县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守护好东江源头,确保再过60年,东江水依旧清澈甘甜。(完)

东江水供港60周年,安远县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保护生态方面,安远县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建立保护体系、实施保护制度等,使得东江源头的水常清、山常绿,保障了粤港地区的水源安全。在经济发展上,安远县利用自身生态优势,发展绿色产业,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发展。同时,东江水也加深了赣港两地的情谊,两地在多个方面有着合作与交流,未来安远县将继续守护东江源头,延续这份情谊与责任。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7394.html

(0)
SorrowfulSorrow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