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吃饭速度的学问,“超速”吃饭?小心健康亮红灯!

很多人因赶时间而快速吃饭这一现象及其危害,解释了吃饭要慢一点的原因,包括身体调节饱腹感的机制以及吃饭快对胃肠、牙龈、代谢疾病、癌症风险和压力等方面的影响,还探讨了吃一顿正餐比较适宜的时长,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少人总是行色匆匆,就连吃饭也不例外。常常有人十分钟就把一顿饭打发了,然而这种“风卷残云”般的“超速”吃饭习惯,其实是在给健康悄悄埋下隐患。那么,吃一顿饭到底花费多长时间才对健康最为有利呢?那些吃饭速度快的人又该如何做出调整呢?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一下吧。

首先来看看,为什么吃饭要慢一点呢?当我们看到、闻到食物的时候,身体内负责调节饱腹感并且抑制食欲的瘦素就开始分泌了。不过,这个瘦素要发挥作用,得需要20 - 30分钟的时间。

要是吃饭的速度太快,在“饱了”这个反馈还没有在身体里形成的时候,就已经摄入了过多的食物。这个时候,瘦素还来不及通知大脑“可以停止进食了”,如此一来,吃进去的食物量就会超过身体实际所需要的量。

健康饮食:吃饭速度的学问,“超速”吃饭?小心健康亮红灯!

假如一个吃饭速度快的人能够放慢进食的速度,身体就会出现以下这些积极的变化哦。

其一,胃肠功能会得到改善。吃慢一点意味着食物的咀嚼时间变长,这样食物就能够被充分地研磨之后进入胃部,然后再到达肠道进行消化和吸收。长期吃饭过快会增加胃肠的负担,引发胃胀、胃酸、胃痛以及消化不良等症状,而放慢速度就能够缓解这些问题,还能对胃黏膜起到保护作用。

其二,牙龈会更加健康。仔细地咀嚼、增加咀嚼的次数能够锻炼下颌的力量,促进牙床健康,并且可以促进牙龈的血液循环。在咀嚼的时候,唾液分泌出来,唾液里含有溶菌酶和其他抗菌因子,能够有效地阻止细菌繁殖。

其三,有助于缓解代谢疾病。与吃饭慢的人相比,吃饭速度快的人肥胖的风险会增加2倍。那些经常狼吞虎咽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的3倍呢。降低吃饭的速度更有利于控制食量,从而减少肥胖和患糖尿病的可能性。而且,吃饭速度快还会间接引发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等疾病。

其四,癌症风险会降低。口腔和食道能够承受的适宜温度通常是10 - 40摄氏度,温度达到50度以上就可能会产生热伤害,而65度以上的热饮可是明确的致癌物。慢慢吃饭就能减少“趁热吃”的情况,避免过烫的食物刺激本来就脆弱的食管黏膜上皮,从而减少患食管癌的风险。对于那些粗糙坚硬的食物,细嚼慢咽能够减少对食管、肠胃造成的物理性损伤,避免因为反复刺激而引发炎症。

其五,压力会变小,人也会更加放松。吃饭的时候多咀嚼,能够让记忆中枢 - 海马体的血流量增加。按照一定的节奏咀嚼,还可以促进血清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幸福和愉悦。

健康饮食:吃饭速度的学问,“超速”吃饭?小心健康亮红灯!

接下来,我们再来探讨一下解决一顿正餐用多长时间比较好呢?吃太快固然不好,但是吃太慢也不是什么好事。专家表示,进餐的时间和个人的饮食习惯、健康状况是有关系的,不过一般来说不应该少于15分钟。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给出了建议:健康的人群吃早餐应该花费15 - 20分钟,吃午餐和晚餐的用餐时间应该是20 - 30分钟。

另外,在吃饭的时候,建议大家要有意识地增加咀嚼的次数。细嚼慢咽能够给胃部留出足够的反应时间。唾液中的淀粉酶能够对食物中的糖分进行初步的消化,同时还能起到润滑的作用,确保食物在咽下的过程中能够顺利地通过食道。

健康饮食:吃饭速度的学问,“超速”吃饭?小心健康亮红灯!

本文总结了快速吃饭的危害,详细阐述了吃饭要慢一点的多种原因,如对胃肠功能、牙龈健康、代谢疾病、癌症风险、压力等方面的影响,同时也明确了不同餐次较为合适的用餐时长及增加咀嚼次数的建议,旨在提醒人们关注吃饭速度与健康的关系,倡导健康的饮食方式。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7148.html

(0)
WonderfulWonder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