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介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于3月1日开始实施,阐述了该法自1982年以来的修订情况,还详细讲述了此次修订中的重点内容,包括对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措施、“先调查后建设”和“先考古后出让”制度、推动文物合理利用、鼓励民间合法收藏以及与中国共产党有关文物保护等方面的规定。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于今日(3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啦。这部法律自1982年11月颁布施行之后,在此次修订之前经历了1次修订和5次修正。如今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共有八章101条,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文物保护踏入依法治理的崭新阶段。
修订后的这部法律着重关注文物保护、传承以及利用等关键问题,为文物事业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法治保障。
你知道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都做了哪些修改吗?又增加了什么规定呢?其中哪些和我们息息相关呢?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首次清晰地界定了文物的定义、适用范围以及保护对象,并且规定由国务院确定文物认定的主体、标准与程序。此次修法重点在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完善法律中的具体保护规范与措施制度,填补了不少法律空白,亮点颇多。
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我国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的总量超过60万处,大约占据不可移动文物总数的80%,文物保护与城乡建设之间的矛盾较为显著,迫切需要借助法律来加以完善。
针对这类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新法进一步明确了保护措施:
在法律上简称为“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作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明确管理责任人;对其原址重建、改变用途、修缮、转让抵押、迁移或拆除等行为都作出明确规定,其中迁移或拆除必须经省级文物部门批准;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例如,对于涉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违法建设、擅自拆除不可移动文物等情节恶劣的违法行为,最高罚款金额从原来的50万元大幅提升到1000万元,并且责令行为人承担文物修缮复原费用,这极大地增强了法律的威慑力。这些规定必定会彻底改变其法律缺失的状况。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梁鹰提到:针对大家所关注的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与旅游项目开发等方面的关系,此次修法专门增设了先调查后建设、先考古后出让等重要制度。
新法中规定的“先调查、后建设”,是专门针对旧城区改建、土地成片开发等事项而设立的,明确规定未经调查,任何单位都不得开工建设,以防止建设性破坏。“先考古、后出让”制度是指在可能存在地下文物的区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进行土地出让或者划拨之前,应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组织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进行考古调查、勘探。
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共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在推动文物有效利用方面也制定了一些规定,这意味着文物将以更加鲜活的姿态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梁鹰表示:实现让文物“活下去、活起来”的重大战略目标,“活下去”就是要尽一切可能最大程度地保护文物安全,“活起来”则是要充分有效地加强文物利用,挖掘文物价值,发挥文物作用。
记者发现,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增加了对在文物价值挖掘阐释工作方面作出重大贡献者给予表彰奖励的内容,这从侧面反映出之前文物价值挖掘阐释工作存在不足。以考古出土文物研究为例,在陈列展示方面往往只是在展线上增加几件器物,标明名称、时代等简单信息,缺乏文物背后故事的讲述,忽视了它们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新法的出台,为充分挖掘文物背后故事提供了良好的法律制度支撑。
一直以来,民间收藏在文物保护中虽然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法律定位模糊而饱受争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六十六条明确将鼓励民间合法收藏写入条款:“国家鼓励公民、组织合法收藏,加强对民间收藏活动的指导、管理和服务”,这一规定将推动文物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将鼓励民间收藏写进法律条款,一些行业专家认为,民间藏品的依法流通有望激活文物资源,为博物馆展览、学术研究提供新素材,从而形成“官方—民间”协同保护的新格局。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梁鹰指出:从立法上首次确立国家鼓励民间收藏活动,同时也做了一些规范,比如诚信建设、不得虚假宣传,特别是对一些国家明令禁止买卖的文物作出明确界定。一方面国家鼓励民间收藏活动,促进文物市场繁荣活跃,另一方面又划出基本边界,这是一个重大的制度进步,是基于我国当前文化发展和文物保护领域的实际情况,回应社会关切、顺应社会呼声而做出的重大制度调整。
革命文物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充分体现革命文物在文物保护法中的地位,明确各级政府的相关责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在总则中专门增加规定:对与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和伟大建党精神等有关的文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保护。有专家认为,这一规定使得革命文物的保护更有法可依。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于3月1日实施,这是一部经过多次修订和修正的法律。此次修订聚焦文物保护、传承与利用等核心问题,在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建设与考古相关制度、文物价值挖掘利用、民间收藏规范、革命文物保护等多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规定,这些规定将推动我国文物事业在依法治理的道路上不断发展,对文物保护的各个层面有着深远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7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