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隆里古城的“花脸龙”这一有着600年历史的非遗项目,在入选全国“四季村晚”活动后的筹备情况。舞龙队队长王振伟忙碌于训练队员、对接导演组等事务,他的女儿王岚所在的成年女子龙队在训练中遇到困难,后来通过向传承人请教,领悟到表演精髓,最终在“村晚”上成功表演,让这一非遗项目在更广阔的舞台上被大众知晓,传承人的后续计划也展现了传承非遗的决心。
贵州,作为“村超”“村BA”的发源地,充满着浓郁的乡村特色,其“村”字号IP不断为乡村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在今年的全国“四季村晚”活动里,贵州有15个示范展示村将展示自家的特色文化活动,其中隆里古城的“花脸龙”无疑是最令人瞩目的项目之一。这一传承了600年的非遗项目,自明朝屯军入黔时就存在,它不仅是春节期间热闹非凡的民俗盛宴,更是一代又一代隆里人割舍不断的文化传承与血脉相连的记忆。近期,贵州锦屏县隆里古城内锣鼓喧天。“集合,来扛龙了!”舞龙队队长、隆里花脸龙代表性传承人王振伟一声呼喊,村子里的戏台旁瞬间就涌出了好几条龙。临近“村晚”,王振伟忙得不可开交,毕竟“村晚”上的15条龙都归他管理。这段时间,他的电话响个不停,排练也从未间断,在古城的戏台、学校、操场等地,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行走的过程中注意把龙挺直。”“眼神是跟着龙走的。”“龙头要动,跟着节奏左摇右晃。”“要展现最好的一面,在全国观众面前,晓得没?”王振伟不断地指导着队员。“花脸龙”在隆里传承了数百年,然而这次王振伟格外紧张,所以反复对队员进行训练。与以往村民们自娱自乐不同的是,今年村里的“花脸龙”首次登上“村晚”舞台,并且参与全国直播。还没到正式演出,这个仅有七百余户居民的屯堡就涌入了三四万游客。湖南游客金子微和家人特意从湖南驾车来到古城,体验画花脸后兴奋地对记者说:“驾车过来就是想感受一下这边的年味,最期待的就是花脸龙表演。”摄影爱好者和匀生表示,他带着一群好友专门来拍摄花脸龙,他认为贵州隆里花脸龙作为优秀的传统民俗活动,极具艺术价值。大家的关注让村民们感到有压力。王振伟除了训练舞龙队伍,还得和“村晚”导演组对接。“准备倒计时,五四三二一!花脸龙走!”又一次联排开始了。“好,停停停!”不到一分钟,花脸龙表演就被喊停,导演组工作人员和王振伟沟通:“你们游龙游慢一点,该激烈的时候要激烈,舞龙的时间一定要控制好,定好的15分钟,目前这样是不行的。”时间紧迫,任务艰巨,王振伟决定加练。他第一个指导的是将在“村晚”中亮相的唯一一支成年女子龙队,负责舞龙头的王岚正是王振伟的女儿。“注意背后!哎呀,又错了!王岚。”“王岚,你这里有个问题。”“没对没对,还是找不到这个点。”王振伟的声音越来越焦急。王振伟告诉记者,火车跑得快不快,就看车头带。花脸龙表演的造型都是由龙头牵动的,一个队伍的领头人,要有力量,还要有灵活性、流畅性。王振伟直言,演出还有一些不太完美的地方。那么如何呈现完美的表演呢?舞龙之道,重在神韵,而神韵的关键在于龙首。执龙首之人,要有超乎常人的稳健与果决,在鼓点交错间掌控气势,在翻飞舞动间定鼎乾坤。20岁出头的王岚是个大学生。她从小就跟着爸爸一起“玩龙”,不过正式接受系统学习是在“非遗进校园”的活动中。在同一批学习花脸龙表演的女孩子中,王岚是第一个舞龙头的。村晚时间临近,但一次次的练习并没有让王岚和队友配合得更流畅。隆里舞龙队队员陶银银告诉记者,自己第一次参加这样正式的“村晚”,要是没舞好,可就丢整个村子的脸了。隆里舞龙队队员胡灵佩也表示担心:“挺着急的,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如果她一直跳不过去,龙抬头的动作就做不好。”“节奏不太对,找不到点,一直跳不过去,心里很焦急。最困扰的和不理解的,是我爸说力量还是不够。”舞龙队士气低落,王岚也向记者说出了自己心里的困惑。隆里古城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西南地区目前发现保存最完好的军事城池,这里的青瓦白墙徽派建筑融合了多彩的民族元素。在这里,王岚长大成人,随着时光的流逝,她手中把玩的游街小龙变成了如今“村晚”上的大龙。带着心中的困惑,王岚来到了村里龙标书院内熟悉的花脸龙脸谱化传习所。“陶老师,可以把这个脸谱拿下来给我看一下吗?”“可以的。”隆里花脸龙洲级代表性传承人陶柄均笑着回答。花脸龙表演取材于宋朝民间故事《兰季子会大哥》,其最大的特色是舞龙人的脸谱各有不同,代表着不同的角色。王岚提出疑惑:“陶老师,我一直玩不好我的龙头。”陶柄均从展示柜拿出龙头的脸谱,告诉王岚,你玩的龙头代表人物是皇帝赵匡胤,玩花脸龙,必须要先了解龙头代表人物的性格,要玩出人物的性格和气质。王岚接着问:“为什么他的脸谱是红色的?跟他的性格有关吗?”“当然了。赵匡胤是一个忠义、耿直、有血性的人,非常有气势、有凝聚力、有号召能力的一个人物,所以他的兄弟们把他捧上了皇帝之位。如果龙头都没有精气神,兄弟们也就懒懒散散了。所以要玩出龙头的精气神来,舞出它的力量感来。”“力量感”这个词再次被提起,王岚若有所思。这一次,她要找回表演中缺失的力量感。王岚回到古城里的老宅,看着门前的石板路,看着对面的戏台,一段段回忆涌上心头。“还在父母怀里的时候,爸妈会抱着我从龙身下钻过去。回忆起小时候,就感觉有一种力量,文化的力量,传承的力量。有故事、回忆加持,力量就更足了,多试几次一定能过去的。”王岚告诉记者。带着故事和回忆,王岚继续在家门口的戏台前一遍遍加练。村晚开始了,花脸龙成为全场焦点。这一次的“村晚”活动,全网流量超2.66亿人次,累计超过670万人观看直播,串花龙、滚地龙、黄龙吐丝,龙队表演着各种高难度动作,让这项千年非遗在更广阔的天地间腾跃,现场的观众看得热血沸腾。“花脸龙表演让人印象深刻,不同的脸谱带来很多新奇,舞龙队队员给观众带来了欢乐。”从辽宁赶来看花脸龙的金宏伟告诉记者。贵州省艺术摄影学会副会长激动地告诉记者,花脸龙表演是一个“富矿”,贵州拥有这样优秀的非遗文化,感到非常骄傲。表演结束后,记者问起下一步的计划,王岚说:“我从小就是和龙一起长大的,龙让我看到这个世界,带给我很多自信。舞龙队伍从古城内,到古城外,到现在让全世界看到,让我非常骄傲。希望以后带着更多的人一起加入花脸龙表演队伍,把非遗更好传承下去。”
贵州隆里古城的“花脸龙”备战并登上“村晚”舞台的全过程。从王振伟的忙碌筹备到王岚面临的困难与成长,展现了非遗传承过程中的努力与挑战,也体现了“花脸龙”这一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内涵,以及传承人的决心,最后通过“村晚”的成功表演,让非遗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并获得大众的认可。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7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