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即将迎来首位巴基斯坦籍航天员

中巴两国在航天领域的合作新进展,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巴基斯坦太空与高层大气研究委员会签署合作协议,中国将为巴基斯坦选拔训练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同时回顾了中巴航天合作的历史,介绍了此次合作中巴方航天员的选拔训练计划、任务内容等,并阐述了这一合作的多方面意义,如体现中国航天技术成熟、对发展中国家航天发展的推动以及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等。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2月28日,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巴基斯坦太空与高层大气研究委员会之间,一件大事发生了。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双方正式签署了《关于选拔、训练巴基斯坦航天员并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的合作协议》。这一签署,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新征程的大门,开启了中巴两国在载人航天领域深度合作的崭新篇章,更是中国选拔训练外籍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的开创性第一步。

就在当日,相关专家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巴基斯坦航天员能够参与到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里,这一事实背后有着深刻的含义。它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整体水平。而且,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展示,更是中国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全方位支持的又一次有力证明。印度“发展杂谈”网站也对此事发表看法,称这项协议意味着中国首次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培训另一个国家的航天员身上,这无疑标志着中巴在太空探索领域的伙伴关系在持续不断地加深、加固。

中巴两国在航天方面的合作,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北京时间2月28日13时45分,签字仪式在巴基斯坦总理府隆重举行。在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的见证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与巴基斯坦太空与高层大气研究委员会主席穆罕默德·优素福·汗共同签署了协议。这一协议的签订,有着非凡的意义,它意味着中国政府将首次为外国选拔训练航天员,中国空间站也即将迎来首位外籍航天员的造访。巴基斯坦《国际新闻报》报道称,夏巴兹在仪式上高度赞扬这一时刻,认为这是巴基斯坦太空探索之路上的决定性瞬间,它将作为巴基斯坦载人航天愿望的基石而被永远铭记。

“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朝着更加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中国宇航学会高级会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康国华在2月28日向《环球时报》记者这样说道。要知道,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与加拿大、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航天机构合作建设的国际空间站已经超期服役的背景下,中国空间站即将迎来首位外籍航天员这件事就显得尤为特殊。

中国空间站:即将迎来首位巴基斯坦籍航天员

2月28日,在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中)的见证下,中巴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图片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官网)

一位航天技术专家在2月2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提到:“中国与巴基斯坦的航天合作历史悠长。早在1990年,巴基斯坦的首颗卫星就是由我国的长征2E火箭发射升空;而且在我们开展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号任务过程中,还助力巴基斯坦成功实现了卫星绕月飞行。所以说,中国空间站迎来的首位外籍航天员来自巴基斯坦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同时,中国能够选拔、训练巴基斯坦航天员并让他们参与到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中,这充分表明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整体上已经相当成熟。

关于巴基斯坦航天员的培训和任务方面,按计划,中巴双方会利用大概一年的时间完成航天员的选拔工作。之后,巴基斯坦航天员将在中国接受全面系统的训练。依据中国空间站的飞行任务规划,在未来几年内会挑选合适的时机,安排巴基斯坦航天员和中国航天员一起进入中国空间站执行短期飞行任务。

据《国际新闻报》透露,将会有两名巴基斯坦航天员在中国接受培训。其中入选的一名航天员将被培训成为载荷专家,从而为在中国空间站上进行专门的研究做好准备。报道还称,首位巴基斯坦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的任务涵盖多个尖端科学实验领域,包括生物和医学科学、航空航天、应用物理、流体力学、空间辐射、生态学、材料科学、微重力研究以及天文学等。

康国华认为:“未来如果中国空间站开启常态化的国际合作,那么各国航天员就能在中国空间站开展他们本国规划的空间实验,这对于全人类认识太空、和平利用太空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促进作用。”

在此之前,林西强曾表示,天宫空间站拥有丰富的科学应用资源和完备的支持能力,神舟载人运输系统和天舟货运系统具备可靠稳定的人员物资天地往返能力,这是开展国际合作的绝佳平台。那位航天技术专家也认为,当前,中国载人航天的天地往返技术已经日益成熟。要知道,载人飞船的上行和下行一直是全球载人航天领域公认的风险最高的环节。“但是现在我们能够让外籍航天员参与到这个过程当中,这就表明我们已经具备了足够而且可靠的技术能力。”

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立项实施以来,始终秉持着“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着眼于让全人类共享中国发展成果,主动开放中国空间站合作机会,积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此次中巴合作协议的签订,为更多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载人航天合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这有利于激励更多的国家携手探索宇宙的奥秘,一起在造福全人类的道路上谱写新的篇章。

印度“发展杂谈”网站指出,中国空间站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迎来首位外国航天员,这是历史性的一步,凸显了国际空间合作格局的演变。那位航天专家也表示,中国空间站迎来的首位外籍航天员来自发展中国家,这对发展中国家航天领域的发展非常有益。特别是对于那些航天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的新兴国家,或者是航天事业刚刚起步的国家而言,将会对它们发展航天事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主动开放中国空间站的合作机会,让全人类共享中国发展成果,这也降低了一些发展中国家进入太空、探索太空的‘门槛’。”该专家表示,在之前的一些载人航天国际合作项目中,更多看到的是航天能力较强或者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之间的合作。而无论是载人航天工程,还是探月工程等中国航天的大型工程,中国以前就面向全球征集实验载荷,有不少发展中国家参与其中。这一次中国为发展中国家选拔训练航天员,并择机安排他们和中国航天员一起进入中国空间站执行短期飞行任务,再次体现了中国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全方位支持。

康国华认为,中国空间站即将迎来的首位外籍航天员,来自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同时也是参与“南南合作”的国家,这既是在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也是在拓展“全球南方”航天合作的空间,更是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体现。

中巴签署航天合作协议,巴航天员将参与中国空间站任务。这一合作基于中巴长期的航天合作历史,在技术成熟的基础上达成。巴航天员将接受选拔训练,执行科学任务。这一合作体现中国航天技术成熟,为发展中国家航天发展提供范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拓展全球南方航天合作空间并降低发展中国家探索太空门槛。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6918.html

(0)
东海凝丝东海凝丝
上一篇 2025年3月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