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土”售卖:迷信噱头背后的法律风险,“银行土”:从招财迷信到涉嫌违法的商品

网上出现将所谓的“银行土”标榜为具有“聚财”玄学功能的商品售卖这一事件,江苏省消保委指出这种售卖行为可能涉嫌多项违法违规行为,包括违反《广告法》《城市绿化条例》等,同时还分析了这一事件背后反映出的消费者心理、商家行为的不良影响以及相关部门和消费者应如何应对等内容。

近期,网络上有人把“银行土”当作具有“聚财”玄学的商品拿来售卖,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银行土”售卖:迷信噱头背后的法律风险,“银行土”:从招财迷信到涉嫌违法的商品

在2月28日的时候,江苏省消保委通过官方微信发布文章指出,商家售卖“银行土”这种行为,实际上就是把普通的土壤进行包装,使其成为一种有着“招财”功能的玄学类商品。商家以迷信作为噱头来吸引消费者购买,这种做法很可能违反了多项法律法规。

据相关报道,所谓的“银行土”是从银行门口的花圃或者银行大堂里发财树花盆中取得的。在商品的详情介绍里,有些商家描述说这种“银行土”是从五大银行里各取三铜勺的土,然后装在一个金元宝里,并且还会同步提供个人专属的取土视频。商家宣称,银行是聚财的地方,所以这种“银行土”能够发挥中国传统五行中土生金的作用,从而给顾客带来催财生财的效果。

同样是在2月28日,北京青年报的记者以“银行土”为关键词在多个电商平台进行检索,发现目前已经无法检索到相关的商品了。

江苏省消保委认为,购买“代挖银行土”这种行为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玄学”行为。在当今快节奏、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玄学通过给予人们一种“确定性”,从而成为了缓解焦虑的工具。购买“银行土”的行为反映出了消费者一种朴素的心愿,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然而,“银行土”能够提升财运这种说法并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也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其真实有效。而出售“银行土”的行为,其实就是把普通的土壤包装成具有“招财”功能的玄学商品,以迷信作为噱头来吸引消费者购买。在这个问题上,一方面,我们需要正确看待这种焦虑情绪,而不是简单地批判其为“迷信”;另一方面,也应该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

江苏省消保委觉得,商家对“银行土”的宣传包含迷信内容,如果商家在平台上进行宣传的话,就有可能涉嫌违反《广告法》第九条第八项的规定。并且,挖土这个行为本身有可能会对城市的树木花草和绿化设施造成损坏,这就违反了《城市绿化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

这种行为还可能会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商家虚构功效,把普通的泥土包装成具有特殊功效的“银行土”然后高价出售,这可能涉嫌虚假宣传,甚至有可能构成对消费者的欺诈。部分商家要求消费者提供房屋格局、大门朝向等照片信息,这就存在着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这种行为还可能引领不良的社会风尚。这种营销方式利用了公众对财富的焦虑心理,把成功归结于玄学而不是个人的努力,这可能会误导消费者,使他们忽视理性理财和职业规划,从而助长了迷信和投机心理。如果大量的消费者效仿挖土行为,就可能会破坏城市的绿化景观,增加市政维护的成本,甚至还可能引发群体性效仿的负面效应。

江苏省消保委提示,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违法行为的监管力度,及时揭露玄学营销的欺骗性,提高公众的辨别能力,依据《广告法》《城市绿化条例》等规定对涉嫌违法的商家追究虚假宣传、破坏绿化等责任,并且要求对这类产品进行推流的平台进行限流。电子商务平台也应该积极履行审核职责,根据《电子商务法》第二十九条和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平台经营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商品或者服务信息存在违反环境保护要求、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等情形的,应当依法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比如完善关键词过滤机制,及时下架违规商品,配合监管部门提供商家信息等。消费者也应该理性消费,增强辨别能力。消费者要在消费过程中增加理性因素,树立科学的财富观,把对“玄学”的过度依赖转化为积极面对生活的动力。

“银行土”被售卖是一种以迷信为噱头的商业行为,商家的这种行为可能涉嫌多项违法违规行为,包括违反广告法、城市绿化条例等,同时侵害消费者权益并可能引领不良社会风尚。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电商平台要履行审核职责,消费者要理性消费。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6739.html

(0)
东海凝丝东海凝丝
上一篇 2025年2月28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2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