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零食菇螺肉”被发现配料表第一配料为福寿螺肉引发担忧,厂商表示产品经过高温杀菌可放心食用且检测合格,然而省会城市疾控中心寄生虫防治科工作人员指出福寿螺体内寄生虫多,制成零食消毒环节要求高,若在缺乏监管的小作坊生产可能有残留风险,同时还介绍了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症状、预防和治疗等相关信息。
据贵州电视台百姓关注报道,在2月26日的时候,有市民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那就是名为“鲍零食菇螺肉”的产品,其配料表中的第一配料竟然是福寿螺肉。这一发现瞬间让市民们忧心忡忡,毕竟福寿螺可是在大家的印象中与食用安全有着诸多关联的生物。从该产品的包装袋上能够看到,其生产商是湖南省龙腾食品有限公司,产地为湖南省湘潭市。
▲视频截图
到了27日,厂商针对此事做出了回应。厂商称,螺肉的品种确实是福寿螺,不过他们强调这个产品是经过了高温杀菌处理的,所以可以放心食用。厂商还表示,作为一家合法的企业,他们的产品都是要送去检测的,而且检测报告显示都是合格的,有着食品安全方面的保障。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就在2月28日,某省会城市疾控中心寄生虫防治科的工作人员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给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指出,福寿螺的体内含有比较多的寄生虫,特别是广州管圆线虫。这种寄生虫的虫卵比成虫更难以杀灭,人要是食用了含有这种寄生虫的福寿螺,就很有可能被感染,从而患上广州管圆线虫病。而且,福寿螺被制成零食的过程当中,消毒环节是需要满足相当高的要求的。假如这个零食是在缺乏监管的那种“小作坊”里面生产的,只要有一点疏漏,就可能会有未被灭活的寄生虫或者虫卵残留下来。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公众号的推文内容,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头痛、肌肉痛、皮肤痛觉过敏、嗜酸性粒细胞增高、颅内压升高等。这种病是由于幼虫寄生在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导致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
在中国疾控中心的这篇推文中,还对公众做出了提醒。在居家或者旅行的时候,千万不要生食或者半生食福寿螺。在接触了福寿螺之后,一定要勤洗手,保持手部清洁,坚决不让疾病从口中进入。在加工的过程中,不管是本地的螺蛳还是入侵的福寿螺,只要高温烹制加热7分钟以上,就能够杀死螺体内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如果有食用螺肉或者接触福寿螺之后,出现了头痛、发热、呕吐、颈部僵硬等脑膜炎症状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前往当地的医疗疾控机构进行就诊。在明确诊断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抗寄生虫药物进行治疗,就能够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逐渐康复。
本文总结了“鲍零食菇螺肉”含福寿螺肉引发的争议,厂商宣称产品安全,而疾控中心指出福寿螺含寄生虫,制成零食有风险,还介绍了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相关情况及预防治疗措施。这提醒消费者在面对类似产品时要谨慎对待,同时也反映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6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