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吴敏飞教授团队通过独特的联合治疗方案,成功让一名颈椎骨折致高位截瘫患者部分恢复四肢运动功能的事迹,包括手术过程、技术突破以及带来的影响等内容。
颈椎骨折引发的高位截瘫,往往使患者面临终身瘫痪,甚至呼吸衰竭的严重风险。这一残酷的现实,一直是医学界致力于攻克的难题。
就在近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的吴敏飞教授团队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他们运用“一期骨折复位固定 二期高位脊髓电刺激”的联合治疗方案,成功使一名因颈椎骨折而导致高位截瘫的患者部分恢复了四肢运动功能。这一成果堪称吉林省脊髓损伤治疗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在我国,脊髓电刺激技术(SCS)虽然已经应用于瘫痪康复领域,但是传统的方案大多是选择在损伤远端植入电极。这种方式的疗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在此之前,该技术尚未在吉林省落地施行。而吴敏飞教授团队却大胆创新,突破性地将电极植入在靠近脊髓损伤部位的高位脊髓,从而取得了非常好的高位截瘫治疗效果。这一“高位电刺激”治疗策略的成功实施,不但标志着吉林省在高位截瘫治疗方面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更为省内众多截瘫患者重新点燃了康复的希望之火。
那是一场生死之间的艰难博弈:在2024年12月,一名患者不幸遭遇交通事故,导致颈椎骨折脱位。受伤之后,患者陷入了高位截瘫的困境,四肢完全丧失了运动和感觉能力。当患者被转诊至吉大二院后,吴敏飞教授团队迅速反应,立即启动了多学科会诊。凭借着丰富的颈椎手术经验,他们在一期手术中精确无误地完成了颈椎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这一手术的成功,有效地避免了脊髓二次损伤以及呼吸衰竭等致命的并发症,为后续的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就是吴敏飞教授进行脊髓电刺激器植入术的关键环节。
这是一场科技破冰之旅:面对患者急切的康复需求,吴敏飞教授团队突破了传统治疗的瓶颈,在吉林省首次引入高位脊髓神经电刺激器置入术(SCS)。在实施手术之前,他们进行了包括三维影像重建、神经电生理评估等多达10余项的精密检查。经过全面而细致的评估,吴敏飞教授决定为患者实施脊髓电刺激治疗。在二期手术中,手术团队借助先进的数字医学技术,开创性地将微型电极精准无误地植入到患者的脊髓损伤节段。
从植入术后的X线显示中可以看到,黄色方框清晰地标记出了电极的位置,星号则代表皮下脉冲发射器的位置。
这里展示的是术后皮下脉冲发射器植入位置的微创切口。
在确认患者术后状态平稳之后,治疗团队开始对患者损伤的脊髓进行电刺激治疗。令人惊喜的是,患者仅仅接受程序化电刺激6个小时,就能够在电刺激的辅助下实现下肢肌肉的收缩。而接受电刺激2周之后,患者已经能够自主地完成抬腿、屈膝等动作。到目前为止,患者已经逐步恢复了双侧膝关节屈伸、右侧手指抓握等关键功能,脚趾的活动度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实现了从“瘫痪在床”到“对抗重力运动”的巨大跨越。
这张图片展示的是电刺激6小时后患者的恢复情况。
而这张则是电刺激2周后患者的恢复情况。
这无疑是一次医学上的重大突破:传统观念一直认为高位截瘫是不可逆转的,然而脊髓电刺激技术却为神经修复开辟了全新的路径。吴敏飞教授介绍说,团队成员多年来一直致力于SCS理论和技术的相关研究探索。此次创新融合了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双重技术保障,一期手术解除压迫稳定脊柱结构,二期电刺激激活残存神经通路;其次是精准个体化方案,根据患者损伤部位进行脊髓高位精准电极植入,并定制个性化电刺激参数;最后是多学科保驾护航,脊柱外科、麻醉科、骨康复疼痛科协同制定围手术期治疗方案。此外,脊柱外科护理团队24小时监测生命体征,全程实现了零感染、零并发症。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手术不但填补了吉林省SCS治疗高位截瘫的空白,引领了脊髓损伤处电极高位植入的理念,更标志着脊髓损伤治疗从“生物力学重建”向“神经功能恢复”的跨越。
脊髓电刺激器是一种植入式医疗设备,它通过电脉冲来调节脊髓神经的活动,主要应用于治疗慢性疼痛和神经功能损伤。这种设备由电极、导线、脉冲发生器和体外程控设备构成。电极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固定在脊髓硬膜的表面,脉冲发生器则深埋在皮下,其使用寿命能够达到15 - 20年。发生器通过导线与电极相连,从而调节电脉冲信号。医生或者患者可以通过体外程控设备调节刺激参数,例如频率、强度、脉宽等,还能通过手机APP实施反馈治疗效果。
这是脊髓电刺激器植入部分的示意图。
接下来介绍一下专家:吴敏飞教授,他不仅是教授、主任医师,还担任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副院长,是国家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医师”,曾荣获吉林省长白英才计划“医疗卫生领军人才”、吉林省第十七批突出贡献专家、吉林最美科技工作者等众多荣誉称号。他兼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学模拟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肿瘤学组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人工智能分会委员,吉林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
为了深入贯彻“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国家战略导向,吴敏飞教授扎根东北,长期在脊柱外科领域辛勤耕耘。他围绕骨质疏松、3D打印、脊柱脊髓损伤与修复、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建立并应用了脊柱退行性病变和脊柱肿瘤的数字化与精准化诊疗体系,大力提倡“外科手术微创化,微创手术精准化,精准手术智能化”的创新理念。从医二十多年来,他独立完成各类脊柱手术近15000例,为东北地区的患者切实解决了病痛。在科研方面,他主持并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项目、吉林省发改委项目等20余项;带领团队在国际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并且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吉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吴敏飞教授团队采用创新的联合治疗方案,在高位截瘫治疗上取得突破。该方案突破传统,将电极高位植入脊髓,通过多学科协作、精准个体化治疗,让患者部分恢复四肢运动功能,填补了吉林省相关治疗空白,在脊髓损伤治疗理念上实现跨越,也体现了吴敏飞教授在医疗和科研等多方面的卓越贡献。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6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