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为贯彻落实相关改革方案,推进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工作,编制印发了《口腔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该指南将现行口腔类价格项目映射整合为114项,涵盖六类价格项目统一规范、复杂服务收费边界更清晰、个性化耗材收费回归产品属性“一口价”等多方面内容。
人民网北京2月28日消息(记者乔业琼),据国家医保局官网消息,为推动《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的实施,助力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规范工作,国家医保局按照“成熟一批、发布一批”的工作模式,近期编制并印发了《口腔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此指南参照2023年版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把现行的口腔类价格项目整合映射为114项。
在口腔类立项指南的编制工作中,涉及口腔综合、正畸、修复、牙体牙髓、口腔外科、口腔黏膜这六类价格项目。原则上,其整合立项是依据不同的服务产出进行的,与具体技术细节并无挂钩关系。若涉及多种手术,可根据临床需求进行组合,按照不同手术叠加收费。
就拿“修复体固定修复费”来说,以前是按照诊疗操作步骤拆分立项,如今则是按照提供的诊疗服务产出进行整合立项,像检查、设计、粘结、试戴、调合、咬合关系重建等操作都被整合成一个项目;以前按照不同修复体类型立项,现在把冠、嵌体、桩核根帽、桩冠修复等整合成一项,要是有新的修复技术也能够直接兼容收费。同时,像“口腔无回吸辅助治疗”这种新进入临床使用的技术,统一新增对应的价格项目,各地对接落地之后就可以依规收费。
从征求意见的情况看,医疗机构对项目规范的认同度相当高。在口腔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最后一轮专家论证的现场,来自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专家称:“对于医疗服务收费,患者担心收费过高,医院害怕有遗漏收费项目,政府担心收费混乱,这次基本梳理得较为平衡了。”
复杂服务的收费边界变得更加清晰了。就拿常见的“拔牙”来说,以前是按照乳牙、前牙、前磨牙、磨牙、智齿等不同牙位设立项目,一个牙位一个价格。但实际上,即便同一牙位,由于病情具体情况不同,拔牙的难度也不一样。例如上颌磨牙,如果牙根穿入上颌窦内,就极易出现口腔上颌窦瘘并发症。再比如同样是乳牙,医生普遍反映,固连乳牙就比较难拔;同样是阻生牙,中低位的阻生牙更难拔,以前价格“一刀切”的方式不能充分体现复杂情形的临床价值。所以,指南针对相同牙位的拔牙价格按照技术难度、劳动强度等设置了复杂加收项价格项目,根据口腔领域的专业共识,明确复杂价格的适用情形,让医生和患者都能做到“活干得明白,钱花得放心”。当然,由于临床诊疗情况复杂多样,很难把“常规”与“复杂”的情形一一区分清楚,各地仍然以大数法则为基本思路,用相对合适的价格水平涵盖各种类似情形。
个性化耗材收费回归产品属性的“一口价”。以前,医疗机构为患者定制口腔矫治器、保持器、运动护齿等个性化产品时,习惯按照制作步骤一项项地收取费用,像测量费、取模费、设计费、切削费、加工费、精修费、调试费等,收费名目繁多,患者的消费体验很差。2022年实施口腔种植价格专项治理活动期间,率先对牙冠的收费方式进行了调整,从按制作步骤逐项收费转变为按牙冠产品“一口价”,医疗机构自行制作或委托加工牙冠的成本费用合并计入“一口价”,这样该收的收,该补的补,患者付费时也不再眼花缭乱。此次指南将牙冠价格的处理方式拓展应用到了口腔医学的其他个性化产品上,支持医疗机构根据患者个人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政策调整后,医疗机构和第三方提供个性化产品的价格政策等环境更加灵活宽松,尤其有利于医院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新产品并形成效益,成为新的增量。
此外,口腔类立项指南中对“牙齿漂白费”等以美容整形为主的项目给予提示,供地方医保部门确定价格管理方式时参考,这有助于支持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多样的医疗服务,使医疗机构获得增量性收入,满足患者更高层次的需求,引导市场价格规范化。
本文总结了国家医保局印发的《口腔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的相关内容,包括其整合项目数量、六类项目的规范方式、复杂服务收费调整、个性化耗材收费变革以及对美容整形类项目的提示等方面。这些调整有助于规范口腔医疗服务价格,平衡患者、医院和政府在医疗服务收费方面的关系,推动口腔医疗领域的健康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6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