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高端化战略转型过程中的种种举措,以小米SU7 Ultra为例,阐述了雷军如何运用爆品打法来打破市场对小米的固有认知,在高端汽车市场取得成功,并探讨了这种打法对小米其他产品线的影响。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小米的愿景和其在市场中的定位一直存在着不相匹配的情况。2020年,小米首次提出高端化战略,小米创始人雷军明确表态,小米要进军高端市场,这意味着小米将逐渐从过往注重性价比的定位,朝着高端、高品质的市场方向转型。然而,市场却并不认可这一转型。一方面,小米长期凭借性价比立足市场,使得大众认为小米难以撑起一个高端品牌;另一方面,雷军在公司上市时承诺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超过5%,这与高端化商业模式格格不入,毕竟像苹果这样小米高端化对标对象,其整体净利润率约为30%,与爱马仕相当。那如果是雷军会怎么做呢?实际上,雷军选择了造车来打破僵局,推出一款价格比BBA(宝马、奔驰、奥迪)还高的“新豪车”。当“52.99万元”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小米SU7 Ultra的发布会现场顿时沸腾起来。10分钟内,小米SU7 Ultra的大定订单就突破了6900台,2个小时后,大定订单突破10000台,雷军终于赚到了他一直想赚的钱。SU7 Ultra所处的汽车市场格局很明显,当前全球汽车市场大致分为两大阵营:中国车厂和其他车厂。中国汽车厂商凭借丰富且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迅速扩大国内乃至全球的销量规模,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提升到近50%,几乎提前十年达成主管部门制定的行业发展规划。这是中国车厂在竞争中开拓出的新市场。而剩下的燃油车领域这个“旧地盘”,主要由中国厂商和大众、BBA等海外厂商把控。从SU7 Ultra的定位来看,雷军并非着眼于新蛋糕,因为在新势力阵营中,几乎找不到与SU7 Ultra对标的产品。SU7 Ultra真正瞄准的是BBA、保时捷等传统豪华品牌的旧地盘。为了让进攻策略更具特色,雷军将SU7 Ultra定义为“新豪车”。为此,SU7 Ultra大量采用碳纤维材料,配备最大马力1548PS的超级三电机动力单元,0 - 100km/h加速最快1.98s(不含起步时间),最高时速350km/h,成为目前地表最快的四门量产车。例如,1月17日在湖南株洲国际赛车场,创下1'41"806的成绩,成为最速四门量产车;1月22日在成都天府国际赛道,成绩为1'26”741,也是最速四门量产车;2月6日在珠海国际赛车场,成绩是1'31"785,比售价89.98万元的阿尔法罗密欧Giulia四叶草版还快13%;2月14日在上海国际赛车场,成绩为2'09"944,是最速量产车,在SU7 Ultra之前,上海国际赛车场圈速最快车型为保时捷Taycan Turbo GT版本,官方售价199.8万元起。挑战超跑之后,SU7 Ultra将81.49万元的预售价大幅降低到52.99万元。很显然,这个定价区间正是奥迪A6、宝马5系和奔驰E系列价格的上限,也是主流豪车品牌销量最高的市场区间。同时,小米SU7 Ultra在智能方面也表现出色,出厂即搭载小米HAD端到端全场景智驾,能提供车位到车位的智能驾驶体验,小米澎湃智能座舱还能结合人车家全生态科技,为驾驶者提供智能导航、娱乐、车辆控制等多功能一体化体验。SU7 Ultra想要的就是BBA的旧地盘。以BBA定价区间的上限,为BBA用户提供超出预期的超跑体验和智能化功能,这是小米自创立以来一直擅长的爆品打法。早期小米手机借此在苹果、三星的竞争中突围,如今在与豪华车的较量中也开始发挥作用。那么小米的“爆品”打法是什么呢?在《小米创业思考》里,雷军认为汽车制造门槛大幅降低,3万个零组件高度模块化,过去10年汽车动力电池制造成本下降了80%,未来还有至少50%的下降空间,电动汽车本质已经是“消费电子”产品。所以,智能电动汽车的最终发展必然会遵循消费电子行业的规律,15 - 20年后行业进入成熟期时,全球前5的品牌将占据80%以上的份额。小米汽车要想拿到这5张船票中的1张,采用的模式几乎是复制小米手机的方法论。在消费电子行业,定价逻辑通常是BOM(物料及制造成本)成本乘以2,小米手机的终极理想是BOM成本1000元就卖1000元,也就是所有费用为0,这在小米创业早期实现过。因为爆品,消费者排队购买、媒体主动报道、运营商主动合作、提货先付钱,小米手机渠道和市场费用近乎为0。按照BOM定价逻辑,雷军认为只要销量大,小米手机的边际成本就能分摊到极致,还能获得可观利润。之前,这种方法论被复制到了小米SU7上。在小米汽车发布会后的交流环节,雷军向钛媒体APP透露了小米SU7的定价过程。雷军称公司内部最初标准版售价定为22.9万元,顶配版售价为35万元,但雷军最后决定让小米的铁杆用户感受到足够诚意,选择继续降价。最终结果是,复制小米方法论的SU7,复制了小米手机1发布后的成功模式,凭借高于行业的性价比拿到大量订单,分摊边际成本,最终盈利。根据雷军在今年4月小米投资者大会的介绍,小米SU7锁单量达到7万台时,小米汽车毛利率达到了5% - 10%,进入第三季度,小米造车的毛利率已经超过了特斯拉。现在,这种方法论在SU7 Ultra上再次展现并得到升级。SU7 Ultra在性能上超越保时捷Taycan Turbo GT这样的豪华超跑,定价却处在奥迪A6、宝马5系和奔驰E系列的主流销量区间。不出所料,小米SU7 Ultra的初始订单暴涨,2小时就完成了雷军最初定下的一年销售目标。令人意外的是,外界原本认为小米难以撑起高端品牌的性价比基因发生了变化,小米极致性价比的“爆品”打法在单价超过50万的产品上也开始奏效。此外,这种“爆品”打法还产生了溢出效应。2025年1月,小米手机在中国市场份额排名第二,份额为16.8%,仅次于华为。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兼手机部总裁卢伟冰称,小米高端化五年来,小米手机从站稳46K到冲击6K深水区,未来五年,小米手机目标是实现6K超高端全面突破。在更广泛的硬件产品方面,小米开始将TWS无线耳机售价做到与苹果相当,还涉足售价更高的法式冰箱、高端洗烘套装和中央空调等高端品类。“小米,为什么不能卖得更贵?”这是雷军在SU7 Ultra发布会上的自问,也像是对长期以来市场对小米品牌定位的回应。接下来,小米造车大概率会继续沿用这套爆品方法论,逐步稳固高端地位,这是雷军和小米所擅长的领域。
本文总结了小米在高端化转型中的战略选择,重点阐述了小米SU7 Ultra的推出及其背后的爆品打法。这种打法让小米在汽车领域突破了市场对其的固有认知,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并且对小米其他产品线的高端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溢出效应,展示了小米在高端市场的潜力和发展方向。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6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