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课程思政:基于价值取向的多维度建设

课程价值取向相关概念,包括个体或群体的价值取向以及课程价值取向的内涵等。同时阐述了外语课程思政的定义,即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外语教学。并指出受社会发展影响,国内课程价值取向从二元对立发展为三维取向。随后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如何进行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最后强调这种建设基于课程价值取向,全方位提升外语教学质量并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大学外语教师应提升自身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

价值取向这一概念,是个体或者群体所秉持的相对稳定且内化于心的理念。而课程价值,就是说课程作为主体,对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发展所具有的意义。课程价值取向,具体而言,就是课程价值的主体,包括社会、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以个人发展以及社会需求为导向,各个价值主体所呈现出来的价值判断。课程价值取向涵盖的方面很多,像是制定教学内容时所依据的价值标准、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还有教学内容对学生所具备的价值或者意义等。从课程社会学的视角来看,课程会受到各种各样社会因素以及主流价值观的影响。

外语课程思政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教学理念,它是把思想政治元素,像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类的,融入到外语教学之中。也就是说,在教授专业知识的过程里融入思想政治元素,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彰显出价值塑造的内涵。

外语课程思政在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需要挖掘语言教学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将价值引领和专业学习相互结合,达成知识传授、价值塑造以及能力培养这三元的统一,同时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由于受到社会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影响,国内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已经从以前的二元对立课程价值取向,也就是社会中心和学生中心,发展成了三维课程价值取向,即知识本位、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具体来说,可以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这四个方面来着手做好外语课程思政建设。

从课程目标方面来看,专业学习和课程思政应该相互彰显。外语教学涵盖外语的教与学,包含该语言的音、形、义这三大语言要素,还有语言知识以及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语言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外语课程应当具备价值引领和育人导向,这样才能促使课程教学从知识本位朝着能力本位、素质本位和价值本位转变,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在教学目标里,要把课程思政和外语教学有机融合起来,在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坚定文化自信。《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提到,掌握英语这门工具,除了有助于学生学习、交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专业信息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培养国际意识,提高人文素养,传播中华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

从课程内容方面来看,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应该互为主体。外语教学应该强调育人功能,也就是以价值塑造为导向,达成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从课程内容上看,要改变过去单一推介西方文化的情况,变成中西文化并重,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学生主动认同并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扬州大学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借助教育部大学外语(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平台,联合东西部高校,开展全国性的课程思政教学研讨,通过构建大学外语课程思政资源,挖掘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对现有的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最终实现价值整合与理想重建。把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在拓宽学生国际视野的同时,强化国家意识,推动文明互鉴。

从课程实施方面来看,线下课堂和线上学习应该相互赋能。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要开展混合教学模式,拓展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让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呈现出全态化、数字化、智能化、立体化和形象化的特点,这也符合Z世代群体自主学习、碎片化学习的特点。线下和线上相互赋能,做到线下有课堂,重点关注语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线上有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充分利用MOOC和SPOC等教学平台,依托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构建校本思政资源库、微课程、微教案、课件集成等,采用显性加隐性、线上加线下、课内加课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思政教育融入线上线下的课程学习中,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语言和思想相互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从课程评价方面来看,知识考核和价值评估应该相互补充。改革那种以考查外语水平为主的应试教育,构建以知识考核和价值评估相结合的形成性评价机制。在评价学生外语水平的同时,还要考核他们能否运用外语准确表达和传播中国声音、能否讲好中国故事,以及能否在跨文化交流中坚守国家立场和民族尊严、展现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对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评估,可以体现在各个教学活动中,比如课堂问答、英语演讲、观点讨论等,我们还鼓励他们参加全国跨文化能力大赛、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演讲比赛和视频大赛等。通过知识考核来检验学生的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通过价值评估来反映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成长和进步,二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

总的来讲,我们能够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这四个方面开展基于外语课程价值取向的课程思政建设。这种全方位、多维度的融合,不但提升了外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大学外语教师应该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本领、人文素养、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文章深入阐述了课程价值取向相关概念,详细说明了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指出其要实现三元统一和两种教育统一。强调国内课程价值取向的发展,然后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四个维度探讨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最后总结这种建设基于价值取向能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素养,且外语教师应提升自身能力更好育人。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588.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1月26日
下一篇 2025年1月2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