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后的春节:如何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春节申遗背后:文化瑰宝的世界魅力与传承

本文围绕春节申遗成功这一事件,通过记者与专家学者的访谈探讨春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得到世界认同的原因、申遗成功对中外交流的意义以及申遗成功后如何推动春节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等多方面内容。

申遗后的春节:如何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春节申遗背后:文化瑰宝的世界魅力与传承

图①展示了福建福州鼓楼区延安幼儿园举办活动庆祝春节申遗成功(谢贵明摄,人民视觉);图②为北京朝阳区观众在“过年——春节主题展”现场参观展览(樊甲山摄,人民视觉);图③是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欢乐春节”家庭日活动上工作人员为观众书写春联(资料图片,新华社记者刘杰摄);图④为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幸福路年货市场市民选购春节饰品(王健民摄,人民视觉);图⑤是摩洛哥拉巴特老城“欢乐春节·中国庙会”活动上观众和舞狮演员互动(资料图片,新华社记者霍晶摄)。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随着乙巳蛇年春节将至,春节这个内涵深厚、内容丰富、参与人数众多且影响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备受关注。它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价值,对中华文明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记者就春节为何会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同和欣赏,以及如何让春节在新时代绽放光彩等问题,邀请了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访谈嘉宾包括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萧放、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罗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研究馆员常会学、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陆地。

在探讨中国非遗为何受世界普遍认同和赞赏时,罗微表示,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关注使很多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中国非遗成为了解中华文化、感受中国人心灵世界的重要方式。春节蕴含丰富的“和”文化内涵,这与全世界人民对和谐的追求相契合。常会学认为春节从腊八到元宵的一系列习俗表达了多种美好愿景,滋养了社会风气,激发了人们的精神风貌,春节申遗成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形象。萧放指出春节体现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其强调的家庭团聚也涵养着亲情和家国情怀。

关于春节申遗成功对增进中外交流和理解的意义,罗微认为申遗成功彰显了中国的文化治理能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春节在海外传播广泛,申遗成功有助于传播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的价值观。萧放提到中国申遗成果见证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春节的民俗和非遗活动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各国人民能从中找到契合点,增进理解。常会学则指出春节的年俗活动极具观赏性,能引发世界人民的共鸣。

在春节申遗成功后如何深化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方面,陆地表示春节为全球非遗保护提供了经验,申遗成功是传承传播的新开始,要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讲好中国故事。萧放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保护传统年节民俗并融入现代内容,利用新媒体让春节习俗跨地域、跨文化传播。罗微提出要让春节更有“年味”,每个中国人都是春节的传承人,要丰富春节文化活动。

春节申遗成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体现了春节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从专家学者的讨论中可知,春节受世界认同源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世界人民追求的相通之处。申遗成功对中外交流意义重大,能增进理解、展示中国形象。而在未来,通过守正创新、创造性转化等多种方式,春节文化将更好地传承与走向世界。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563.html

(0)
WonderfulWonderful
上一篇 2025年1月26日
下一篇 2025年1月2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