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对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包括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完善、农村闲置资源资产的盘活、农民增收渠道的拓宽等多方面的政策与举措。
2025年2月23日,一份意义重大的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即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向社会公布。这一文件的出台意义非凡,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它已经是中央连续出台的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了。
就在文件公布后的第二天(24日)下午,国新办举办了新闻发布会。中央财办、中央农办有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对文件内容进行了介绍。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这一举措旨在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并且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在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方面,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诸多措施。例如,推动财政转移支付、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通过完善成本分担机制,充分激发城市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方面,中央一号文件也有明确的部署。要完善全国公开统一的户籍管理政务服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城市逐步将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市住房保障政策范围,进一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还要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逐步实施,进城农民在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方面,能够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的权利。
在保护进城落户农民合法权益方面,中央一号文件再次着重强调,要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同时还要探索建立自愿有偿退出的办法。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文秀表示,在农民和土地问题上,必须保持历史耐心。在农民在城里还没有彻底扎根之前,不要急着断了他们在农村的后路,要让他们在城乡之间可进可退、进退有据。
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完善“三块地”管理也是此次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内容。在发布会上,中央财办、中央农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有助于激发农村要素活力,让农民分享更多的改革成果。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祝卫东进行了详细介绍。第一块地是承包地,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今年要继续扩大整省试点范围,总的原则是“大稳定、小调整”,妥善化解延包中的矛盾纠纷,确保绝大多数农户承包地总体顺延、保持稳定,不能打乱重分,更不能收回集体或者借机违法调整。第二块地是宅基地,要加强宅基地规范管理,依法保障农民宅基地基本权益。中央明确要求,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这两条政策底线必须守住、不能突破。第三块地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一号文件明确,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去年全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已经到期,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有关部门正在研究下一步改革举措,重点是健全收益分配和权益保护机制。
在农民收入方面,近年来虽然稳步增长,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收势头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和压力。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着重从经营净收入和工资性收入这两个方面入手,部署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祝卫东提到,一是着力发展富民产业。要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家庭经营的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等,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让农民群众挑上致富的“金扁担”。二是着力促进农民工稳岗就业增收。要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增强帮扶车间就业吸纳能力,确保脱贫人口的务工规模和收入稳中有增。文件强调要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扩大以工代赈项目实施规模,在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增收。(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涵盖城乡融合发展、农村资源盘活、农民增收等多方面内容。在城乡融合方面注重农业转移人口权益保障和融入城市;在农村资源管理上着眼于“三块地”;在农民增收方面从经营和工资性收入着手。这些举措对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着深远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5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