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环保类上市公司的“瘦身”行动:从资产剥离看行业新趋势

2月以来环保类上市公司“瘦身”(出售资产)案例增多的现象,以圣元环保、国中水务、远达环保等企业为例,阐述了它们出售资产的具体情况,分析了环保企业进行资产剥离的主要原因包括出售低效资产、聚焦优势主业,还探讨了水务板块被高频剥离的缘由,以及整体上这些企业通过剥离资产为战略调整和业务升级蓄力,同时也提到了对低效和亏损资产的剥离有助于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财务健康状况等情况。

自2月开始,环保类上市公司的“瘦身”(出售资产)情况日益增多。像圣元环保打算以3.82亿元的价格将污水处理业务剥离出去,国中水务则计划以3.38亿元出售全资子公司东营国中100%的股权,远达环保也有对控股的新能源资产进行剥离的想法等等。

记者对相关案例进行梳理后发现,环保企业进行资产剥离的主要原因或许是出售那些低效的资产从而甩掉“包袱”,以及聚焦自身优势主业来调整业务结构。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体现出在行业经历快速扩张之后,企业开始更加重视财务健康状况和业务聚焦程度,从粗放式的扩张模式朝着精细化运营的方向转变。”

回顾往昔,在环保行业的上市公司当中,有不少企业是通过聚焦核心优势领域并且剥离非核心资产,最终在细分领域崭露头角进而成长为头部企业的,盈峰环境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当前的行业大背景之下,环保企业再次选择“瘦身”,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深意呢?

水务板块“高频”被剥离

从近期环保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案例来看,水务板块成为了众多企业进行业务优化和结构调整的首选。2月12日,圣元环保对外公布,公司打算把自己持有的泉州市圣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福建圣泽龙海水务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出售给中闽水务,此次交易的对价为3.82亿元。

据资料显示,圣元环保自成立以来,主要经营的业务为垃圾焚烧发电和城市污水处理。其中,垃圾焚烧发电业务是公司发展的根基,在业绩贡献方面占比很高。圣元环保在公告中坦率地表示,公司的污水处理业务在近年来并没有新增产能,而且这项业务的规模相对来说比较小,在目前公司整体业务当中,对营收和利润的贡献占比也比较小。

对于此次剥离污水处理业务相关资产的行为,圣元环保解释称,这样做有助于公司在夯实巩固现有的垃圾发电主业基础之上,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重点发展以原料药牛磺酸及其衍生品为核心的大健康新产业。与此同时,通过本次交易获得的股权出售价款,可以用来归还银行贷款、补充生产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从而支持公司核心业务的发展。

再来看国中水务的情况。2月12日,该公司披露要将全资子公司东营国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东营国中”)100%的股权出售给东营市河口区财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交易价格为3.38亿元。

和国中水务不同的是,圣元环保出售的是规模较小、利润贡献低的污水处理业务相关资产,而国中水务此次出售的却是旗下核心主业中盈利的子公司。公告显示,在2023年度,东营国中营收占国中水务营收的19.32%,归母净利润占比为37.04%;在2024年前三季度,东营国中营收占国中水务营收的26.18%,归母净利润占比为146.11%。

国中水务对此解释说,本次交易是基于公司整体的经营发展需求,符合公司未来的战略布局,有助于公司优化资产和业务结构,并且有利于增加公司的现金流储备,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该公司之前在回应媒体时也曾表示:“公司一直在转型,所以水务资产是在收缩的。”

2024年半年报表明,国中水务正在从传统的城市水务建设服务朝着“双碳”科技和新能源、绿色品牌健康食品、环保新材料、节能新工艺、智能环保等产业领域转型升级。目前,公司对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的收购还在进行当中。

那么,为什么水务资产会频繁地被上市公司出售呢?在市场人士看来,水务行业具有资本密集以及区域垄断经营的特点,近年来竞争加剧导致部分项目的盈利出现下滑。同时,由于行业的盈利空间受到限制,再加上运营费用被拖欠等影响,出售相关资产对于企业在面对激烈竞争时不失为一种选择。

蓄力战略调整和业务升级

从整体的趋势来看,一些环保企业近年来除了剥离水务业务之外,还对环境监测、新能源、工程设计等非核心资产进行剥离,企业的核心目标或许在于逐步聚焦主营业务并且优化资产结构,为未来的战略调整和业务升级积攒力量。

例如,远达环保计划剥离旗下的新能源资产,目的就是为重组转型做准备。2月10日晚,远达环保发布公告披露,为打造国家电投集团水电资产整合平台,聚焦核心业务,公司打算对控股的新能源资产进行剥离,具体涉及公司5家控股子公司的13个项目,交易金额合计不超过1.53亿元。

远达环保表示,公司的新能源项目整体建成规模较小,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整体剥离相关新能源业务,有助于公司集中精力聚焦核心业务,进一步提升专业化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上市公司的顺利转型。

最新公告显示,远达环保打算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五凌电力100%股权及长洲水电64.93%股权进行重大资产重组。重组完成后,公司将新增水力发电及流域水电站新能源一体化开发运营业务,逐步建设成为国家电投集团境内水电资产整合平台。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不少环保企业对低效甚至亏损的资产进行剥离,在回笼资金的同时,还能够避免亏损业务对上市公司整体业绩造成拖累,从而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健康状况。

例如,2024年6月,美晨生态披露要将全资子公司赛石园林旗下的8家子公司整体出售,加快剥离亏损的园林业务,聚焦非轮胎橡胶业务;2024年4月,中创环保通过重大资产出售,剥离了环境治理板块中运营情况不佳的从事危废处置的子公司江西祥盛,并筹划转让中创新材100%股权,以剥离业绩连续下滑的亏损类资产,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环保行业已经进入深度洗牌期,增量项目逐渐减少,“跑马圈地”的市场模式即将结束,这就促使一些环保企业更加关注项目运营能力,存量项目的高效运营以及降本增效成为重点。

2月以来环保类上市公司“瘦身”现象增多,企业进行资产剥离主要是为了出售低效资产、聚焦优势主业、战略调整和业务升级等。水务板块被高频剥离有其自身行业特点和竞争因素的影响。同时,对低效和亏损资产的剥离有助于企业提升盈利能力和财务健康状况,整体反映出环保行业进入新阶段后企业运营模式的转变。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4881.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2月26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2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