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深入探讨莱商银行两任董事长被查的事件,以及在这期间莱商银行在业绩、战略、人事等方面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包括高层换血、业务调整等多方面情况。
在莱商银行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两任董事长被查的情况。继首任董事长李敏实被双开之后,岳隆杰也面临被查情况。岳隆杰在2015 - 2023年担任莱商银行董事长,在任期内颇为活跃,提出“五年再造一个莱商银行”的宏伟目标,并且规划了“增资、更名、迁址、上市”四步走战略,一度备受外界瞩目。然而,莱商银行后续的业绩表现却不尽人意,盈利指标连年下滑,使得这些原本充满希望的计划一一落空。
自岳隆杰2023年6月离职后的这一年多时间里,莱商银行开启了全新的调整阶段。首先是高层经历了“换血”,原副行长被查,这一系列事件都表明银行内部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同时,资产方面主动进行“缩表”,截至2024年9月末的资产总额为1997.06亿元,相较2023年末逾2070亿元规模的资产,缩表幅度超过了3.5%。此外,该行还拟增资扩股,2024年8月,山东金融监管局批复同意莱商银行增资扩股方案,募集股份不超过15亿股,12月16日又同意济南政金通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认购莱商银行股份约7.6亿股,若顺利变更,将成为第二大股东。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莱商银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莱商银行多年前的场景似乎再次重现。莱商银行原名莱芜市商业银行,2005年7月设立,2008年更名。首任董事长李敏实在2016年9月被山东省纪委监察厅开除党籍和公职,随后被山东省检察院以涉嫌受贿罪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同年底,该行包括原行长等4名高层被董事会解聘。当时李敏实被查或许与莱商银行业绩不佳有关,那时该行净利润“腰斩”,不良率居高不下,面临被评级机构降级和大股东抛售股权的困境。
岳隆杰出生于1966年,此前工作履历为金融监管部门干部,曾在央行山东地市支行担任负责人,后调入当地政府部门挂职莱芜市副市长,再进入莱商银行。他接手莱商银行的前两年,银行指标有所好转,2017年年底资产突破千亿元时,他提出了“五年再造一个莱商银行”的口号,之后“增资、更名、迁址、上市”战略也随之公布。在主政前期,岳隆杰可谓风光无限,经常参加活动、接受媒体采访、发文等。特别是2020年莱商银行提出上市计划备受媒体关注,他还获评第十二届“影响济南”经济人物。但自2021年后该行盈利指标开始下滑,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他的职场走势也随之发生变化。
2023年6月岳隆杰辞职后被聘为济南市人民政府参事。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3月,时任莱商银行副行长的李锋被查。李锋存在“靠金融吃金融”的行为,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贷款融资等方面谋取利益并收受巨额财物。李锋在莱商银行的后期履历与岳隆杰任期重叠,他曾担任莱商银行徐州分行行长,2016年被召回总部后不断升迁,曾分管信贷管理部等。
在岳隆杰辞职同期,原齐鲁银行监事长李九旭进入莱商银行,2023年7月被选举为第五届董事会董事、董事长,10月任职资格获核准。李九旭在齐鲁银行工作多年,出生于1973年,担任过总行多个重要职务。不久之后,2024年2月,来自齐鲁银行的韩松也加盟莱商银行,其任职副行长资格获核准,他曾担任齐鲁银行多地分行行长,加盟后分管多个重要部门。他们的加盟让齐鲁银行与莱商银行合并的传闻四起,因为莱芜市被济南“收编”后,济南出现了这两家城商行,莱商银行又有改名和迁址意愿且业绩不理想,加上现任董事长和副行长都来自齐鲁银行,虽无官方证实,但传闻不断。
在盈利指标方面,尽管营收数据正增长,但拨备力度较大影响了净利指标。根据中诚信评级报告,莱商银行存量不良投资资产对处置能力和拨备计提要求较高,这使得净利润近几年呈负增长态势,资本内生积累不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逐年下降,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尽管2023年济南市财政局划拨14亿元转股协议存款补充其他一级资本,但效果有限,由于其他募资渠道匮乏,所以增资扩股需求较大。
莱商银行经历了两任董事长被查的风波,在这期间,银行的业绩、战略、人事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曾经的战略规划到业绩下滑后的调整,从高层的更迭到可能的银行合并传闻,再到面临资本补充压力而进行的增资扩股等一系列事件,都反映出莱商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正在努力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新道路。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4695.html